经济作物是农业生产的别名,主要包括栽种生产出的粮食以及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作为人们生存生长的粮食,有着非常重要价值。而城市人群越来越脱离土地,对经济作物的知识了解甚少。现将经济作物应用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之中又有了新的意义。
1、美学价值
过去人们种植经济作物只是为了获得食物,且大面积栽植,拥有自然的乡土气息。结合园林景观的场地需求、地方特色及作物的生长习性,选用特定的品种,发挥出经济作物的自然美、表现出形式美、随季节的变化美以及乡土的意境美。这让我想到了俞孔坚老师作品,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依为命,是对生命很好的诠释。而稻田在校园里更能传达生命的情结。在夏季,校园满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的情景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情结。
经济作物的应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视觉效果强烈的群体栽植办法,规律的种植顺序和分布形式,从结构上看起来整洁美观,从而达到艺术上的节奏和韵律。比如,大面积种植油菜花田,虽然色彩略显单一,但把植物壮丽的美感展现的淋漓尽致。另一类是组团或点缀式栽植。比如,柚子树等瓜果树种,作为观果品种丰富景观效果,增添趣味性。
经济作物从播种、生长到收获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时间的变化、季节的更替、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的规律,能够改变长期不变的园林植物所无法胜任的优势。和普通的园林植物进行比较,经济作物的变化更加显著和丰富,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惊喜。它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产物,自然生态之美展现无遗,作为中国文化瑰宝,园林景观应当合理利用。使它以自身形态展示出意境美,把园林景观的档次再次进行提升。
2、人文价值
城市发展飞速,越来越多人远离庄稼地,对经济作物的生长知识了解甚少,五谷不分的现象不乏于年轻人。面对这种境地,将经济作物应用于园林景观中,是将农耕文化的发扬与传承,起到较好的教育、科普作用,提高人们对经济作物的认知与了解,提高城市居民对乡土气息的感知度与认同感。
3、生态价值
经济作物在园林景观中应用,以其自然的形态美,丰富城市的绿化,有效的对城市的小气候进行调节。如今城市建筑楼层越来越高,密度越来越大,热岛效应接踵而至,除公共绿地,人们开发屋顶、阳台等地,发展绿化,可以起到降温隔热的效果,降低使用空调造成的能源消耗。
经济作物同园林植物一样能够起到美化环境、改善生活的作用,更多时候要看到美学与人文价值的共同展现。如:初见某小区内栽植的柚子树结出硕大果实,感叹丰收的喜悦之余,更多的是一种惊喜与满足。对于这种愉悦心情,更愿意与大家分享,扩展经济作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