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的控制

   2017-05-02 园林花木网互联网483
核心提示: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的控制——文章介绍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和优点,并指出了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些要点。(一)引言:作为国家标准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已于2003年

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的控制——文章介绍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和优点,并指出了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些要点。

(一)引言:作为国家标准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已于200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主导原则是“规定量、市场价、竞争价”,相对于其它计价方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允许承包单位自主报价,通过市场竞争确定价格,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新计价模式。《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由传统“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的转变。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指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编制工程量清单,由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结合自身技术力量、施工方案、企业实力、企业成本、预期利润、施工技术措施及市场状况自主报价,通过竞争定价的一种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相对于传统造价管理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更趋合理、准确、有效;改变了以工程预算定额为计价依据的计价模式,逐步形成了“市场形成价格,企业自主报价”的新格局。

(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优点:

1.有利于招投标工作的科学管理。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由招标人编制工程量清单,投标人依据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自主报价,避免了招标方、投标方重复计算工程量,克服由于工程量计算误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节省大量的人、财、物,缩短招标时间和投标报价编制的时间,便于招标、投标、评标的实际操作。

2.有利于业主对投资的控制。在投标过程中,有效引入竞争机制,淡化标底的作用。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前提下,按国家“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条款规定,最终以“不低于成本”的合理低价者中标。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确定的中标价格,在工程量清单编制准确和工程无变更的情况下,中标价与最终结算价一致,中标单位所报的综合单价在整个合同执行期间不变。

3.促进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竞争意识。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按照“规定量、市场价、竞争价”的原则进行,它将工程造价的决定权交给投标单位,给企业灵活自主的报价空间,充分体现企业自己的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投标单位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就必须不断加强管理,改进施工技术条件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4.有利于实现工程风险的合理分担。建设工程一般都比较复杂,建设周期长,工程变更多,因而建设的风险比较大;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人只对工程内容及其计算的工程量负责,承担量的风险。投标人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确定人工、材料、机械价格和利润、管理费,只承担价的风险。实现了量价分离、风险分担。

5.营造了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量清单是公开的,有利于投标人在“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下充分竞争;投标人的自主报价真实反映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强化了优胜劣汰的竞争。

文章介绍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和优点,并指出了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些要点。

(一)引言:作为国家标准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已于200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主导原则是“规定量、市场价、竞争价”,相对于其它计价方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允许承包单位自主报价,通过市场竞争确定价格,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新计价模式。《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由传统“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的转变。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指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编制工程量清单,由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结合自身技术力量、施工方案、企业实力、企业成本、预期利润、施工技术措施及市场状况自主报价,通过竞争定价的一种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相对于传统造价管理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更趋合理、准确、有效;改变了以工程预算定额为计价依据的计价模式,逐步形成了“市场形成价格,企业自主报价”的新格局。

(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优点

1.有利于招投标工作的科学管理。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由招标人编制工程量清单,投标人依据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自主报价,避免了招标方、投标方重复计算工程量,克服由于工程量计算误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节省大量的人、财、物,缩短招标时间和投标报价编制的时间,便于招标、投标、评标的实际操作。

2.有利于业主对投资的控制。在投标过程中,有效引入竞争机制,淡化标底的作用。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前提下,按国家“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条款规定,最终以“不低于成本”的合理低价者中标。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确定的中标价格,在工程量清单编制准确和工程无变更的情况下,中标价与最终结算价一致,中标单位所报的综合单价在整个合同执行期间不变。

3.促进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竞争意识。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按照“规定量、市场价、竞争价”的原则进行,它将工程造价的决定权交给投标单位,给企业灵活自主的报价空间,充分体现企业自己的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投标单位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就必须不断加强管理,改进施工技术条件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4.有利于实现工程风险的合理分担。建设工程一般都比较复杂,建设周期长,工程变更多,因而建设的风险比较大;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人只对工程内容及其计算的工程量负责,承担量的风险。投标人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确定人工、材料、机械价格和利润、管理费,只承担价的风险。实现了量价分离、风险分担。

5.营造了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量清单是公开的,有利于投标人在“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下充分竞争;投标人的自主报价真实反映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强化了优胜劣汰的竞争。

(四)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控制工程造价的要点

1.完善设计,减少或避免设计变更。无论是传统定额计价,还是工程量清单计价,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施工图的质量和设计深度是编制工程量清单的正确性及高水平的可靠保证。要保证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确性,要求施工图设计齐全并达到一定深度。设计质量、设计深度达不到国家要求,图纸工程做法及要求不明确,直接影响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确性,从而影响投标报价的合理性,带来日后的工程变更或索赔,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

2.编制完整、严密、合理的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建设工程从招投标过程到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纲领性文件。一份完善、全面的招标文件应能够充分体现业主和投资方的意愿,有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工程质量的监督和工程造价的控制。在编制招标文件时,要明确采用何种计价办法、计价依据和工程变更处理原则等,招标文件要尽可能详细描述工程的实际情况,针对工程要求提出详细的细则,条款要求严谨、明确,不得漏项或与实际工程不符,尽量减少甲乙双方责任不清的条款,避免给日后的施工管理与造价控制造成纠纷。

3.科学而准确地编制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标单位进行投标和进行公平竞争的基础,工程量清单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控制。编制人员要严格按照清单计价规范、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和相关资料进行编制,工程量清单项目要尽可能详细,名称要简洁、精炼、具体;每一个清单项目所包含工程内容均详细列明,子项目不重复、不遗漏、不留缺口并尽可能减少暂定项目,防止日后工程造价的追加。

4.加强合同管理。合同条款要明确工程变更、索赔及结算原则,应明确合同价款的调整方式和范围,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义务和风险承担范围,减少合同履行中双方的纠纷。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强化施工合同的管理,做到客观、公正。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支付进度款。对于变更的项目应分析是否合理,是由于何种原因造成的,变更的程序是否符合合同有关规定,变更项目的计价是否符合合同条款等。对于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项目,分析是否属于合同的范围,依据合同应进行怎样计价。

5.严格施工管理。一是严把材料规格和品牌关。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中的主要材料品牌表进行选用,防止材料代用、以次充好。二是严把工程变更关。制订详细的变更的程序,加强工程变更的审核,对影响造价权重较大的变更项目,要先计算造价后变更,使工程造价事前得以控制;三是建立工程现场签证制度。应首先界定签证的范围,哪些项目是合同内的,哪些项目是合同外的;哪些工作内容已在投标综合单价中包含,哪些没有包含等。现场签证要明确签认责任人和签证权限,分级把关,限额签证,防止笼统签注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造价。

6.严把工程竣工结算关。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环节。竣工结算要以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投标答疑纪要、竣工图纸、工程变更通知单、现场签证、相关的隐蔽验收资料等为依据。在竣工结算时,造价人员要正确判断各类结算依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使最终确定的工程造价真实体现出工程项目的实际价值。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项目,造价人员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客观、公正、合理、准确地进行计量,不能多算或不按规则计算,必要时要到工地进行现场核对,审核清单内项目结算单价是否与投标综合单价相符。对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等,审查是否属实,结算单价应按照合同中有关工程变更的条款确定。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