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黄山九大名松
清人闵麟嗣1679年编纂的《黄山志定本》中,根据当时僧俗各界公认的黄山奇松的知名度,列出九大名松,传之后世。九大名松今何在?由于历史变迁、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侵扰,九大名松只有接引松尚存,其余或丧身于雷击,或罹难于病虫,或毙命于旱魔,或殒逝于斧薪,或有替树冒名。笔者不揣丑陋,将其一一解说。
扰龙松
在散花坞的扰龙石上。突兀一峰,下临无际,一松破石以孕身,上透峰顶,横枝长二三丈,凌空若龙爪搏击,乃松中第一奇观,被尊为帝松。此松因病虫为害,枯死于1789年前。今扰龙石尚在,1982年谢世的是梦笔生花松。
卧龙松
在文殊院道中。一松横卧石壁,如卧龙状,首忽上昂,角崭髯长,似卧将起。此松约于1799—1830年间枯死,今天的卧龙涧就是昔日卧龙松的藏匿栖身之地。
接引松
在始信峰腰。峰将至巅忽分,其分处龙渊界划,夹壁峭立,下视万仞,支以柴梁,扑隘巅危,人不敢渡,松生彼岸,枝横此浒,援渡者手借此以登峰。此松虽存,也因数百年来游人的攀援摧拉,长臂枯死,不得不施以“高位截肢”。
棋枰松
在平天矼。高二尺,枝逾丈,顶正平若砥,郁翠苍古,以矬见奇。此松约于1770年前为“薪人所樵”。
蒲团松
在旧小心坡绝壁,蒲团石上方。此松枝干盘曲,形规鬣密,状若佛门之蒲团。它约于1789年前死亡,并不是今天位于老鹰石下方路边的蒲团松。
困龙松
在旧小心坡。该松如蛟龙盘曲于峭壁。今已不存,可能是开凿蹬道时伤及根干及病虫危害,导致其死亡。
迎送松
在旧小心坡蒲团石下方。双松根缘石罅,不粘寸土,枝叶交接,与游人肃对,有若揖让者然。送松毙命于1799年前,迎松归天于1832年前,因当时极度干旱,病虫害并发致死。现存一对迎送松是在1832—1859年之间,重新选定命名的。
倒挂松
在莲花峰道中。此松缘壁逆悬作苍龙探海状,根怒生如发上指,悬挂壁缝,翠色自若。可惜现已作古,它并不是今天位于玉屏楼下一线天峭壁上的倒挂松。后者也已死亡。
破石松
在一线天和蓬莱三岛处。有巨石高二丈,圜丈余,松根植石底,枝铺石巅,盖荫亩许,游者见盖不见干,谓松以石为干,不知干固藏石腹中。松干茁壮,石难忍受,裂缝一线,盘抱如母怀子。此松因1638年雷震石崩为雷火烧死。后来人们在狮子峰东侧的清凉台附近又命名了一株破石松,可惜于解放前被游客剥皮纪游之蠢举致死。今天在绯云亭旁,可见到一株近似的破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