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因素
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影响除草剂在土壤中吸附性与淋溶性,一般有机质含量高的粘土吸附除草剂的量多,而有机质少或砂质土壤则吸附除草剂的量少,淋溶性大。除草效果和对农作物的药害,以沙土、壤土、粘土的顺序递减。
2、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有吸附作用,有机质微生物也多。某些微生物的快速繁殖,有分解降低药效的功能。因此,土壤有机质及微生物多时,则应增加除草剂的用量。
3、土壤含水量:多数除草剂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药效提高,甚至对除草剂的效果有决定作用。但施药后雨量过大,会造成除草剂淋溶下渗,出现药害。
二、气象因素
1、风:施药时有风,风速超过8-10米/秒时,喷雾施药,除草剂的药效可降效一半左右。
2、雨:比较干旱条件下施药后降雨(最好10-15毫米),有利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发挥药效。其原因是雨水可使除草剂扩散和移动,同时还能使杂草迅速生长而吸收除草剂,提高效果。
3、湿度:茎叶处理除草剂在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施用,可使除草剂在杂草叶面上停留较长时间,有助于叶面气孔开放,从而吸收大量的除草剂,提高除草效果。土壤处理除草剂被吸收,随大量水分向上输导,抑制光合作用,可提高除草剂的效果。
4、干旱:在干旱的情况下,大气温度小、土壤水分少,不利于根系对土壤中的除草剂吸收,很难发挥效果。除草剂施在叶面上,干旱不仅阻止药剂在叶面上的扩散,而且使杂草叶面的气孔、皮孔开张和吸收作用受到抑制,生理活动受到限制,生长缓慢,吸收除草剂的能力也将减弱,除草剂的效果也不佳。
5、温度:温度高低与除草剂效果成正比。温度高时,杂草吸收和输导到作用部位快,杀草效果好。空气和土壤温度高,药效显著,特别是茎叶处理除草剂表现最明显反之,温度低,则除草剂效果差。
6、日照:在日照强时,有利于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传导。
三、选择因素:各种除草剂均有自己的杀草谱,不同的除草剂品种防除对象各不相同。
四、耕作因素: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施药前整地质量好除草剂就好,反之则差。因此,要求田块整平整细。
五、播种因素: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其作用是前期以药杀草后期以密控草。本信息由:安徽环球苗木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