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棘长蠹的病害特征以及相关防治方法​

   2016-09-05 花木本站原创429
核心提示:双棘长蠹的病害特征以及相关防治方法一、双棘长蠹的病害特征:1年发生1代,跨两个年头。以成虫在枝干的蛀孔内过冬,翌年3月中下旬环绕枝干恢复取食,受害枝条被蛀后,只留表皮遇风即枯折。4月中旬爬出坑道交尾,再返

双棘长蠹的病害特征以及相关防治方法

双棘长蠹的病害特征以及相关防治方法

一、双棘长蠹的病害特征

双棘长蠹1年发生1代,跨两个年头;以成虫在枝干的蛀孔内过冬,翌年3月中下旬环绕枝干恢复取食,受害枝条被蛀后,只留表皮遇风即枯折。4月中旬爬出坑道交尾,再返回坑道内产卵,4月中下旬始见幼虫,幼虫顺枝条纵向蛀食木质部,粪便排于坑道内。随着龄期增长,逐渐向皮层蛀食,枝干表皮出现孔洞。幼虫老熟在坑道内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陆续化蛹,。6月下旬起成虫羽化,成虫转移为害新枝,多选择1~2年生主干或侧枝(约占90%)。成虫多在芽的上、下方蛀入,沿韧皮部环形取食,随即将蛀屑推出母坑道,母坑道绕树干(枝)一周。一头成虫可转蛀2~3个枝条。

二、双棘长蠹防治方法

1、实施检疫,发现带虫苗木,及时除治。

2、4月下旬及6月底7月初在成虫出坑交尾期和夏季出穴僻暑时,喷80%阿维菌素或5%吡虫啉1000-1500倍液,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3、10月至次年5月中旬彻底清除折落的受害枝,并剪除树冠上的枯死枝,进行统一烧毁,以消灭越冬成虫。5~7月份是幼虫、新成虫群居蛀食于枝干内的活动时期,有大量白色粉状蛀屑集落在地表,此时采取剪枝法可有效减少虫口密度。

4、树干基部打孔注药,4-5月在受害林木基部不同方位斜向45°向下打孔,孔内注入乙酰甲胺磷原药(按胸径1毫升/1厘米灌注药液),最后用泥封口,注意孔口必须封严。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