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2017-01-11 苗业网佚名367
核心提示: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方法——在叶片上形成为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褐色或紫褐色斑点,其明显特征是斑点为油渍半透明状斑,但它们的症状有所不同。一是有的边缘出现浅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组织产生离层,病斑脱落则形

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方法——在叶片上形成为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褐色或紫褐色斑点,其明显特征是斑点为油渍半透明状斑,但它们的症状有所不同。一是有的边缘出现浅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组织产生离层,病斑脱落则形成穿孔。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出现大量臭味溢脓。枝梢和果实受害后,表现黑色凹陷,易产生龟裂(桃细菌性穿孔病)。另外,桃树还有一种穿孔病是由尾孢真菌(Cercospora)所侵染,初期为紫褐色小点,后期扩大并出现灰褐色霉点,病斑枯干脱落造成穿孔。二是有的病情则发展很快,引起整株萎蔫(丁香细菌性疫病)。三是有的形成木栓化突起的溃疡状斑,病斑中心凹陷,灰褐色而形似火山口状(柑橘溃疡病)。

综合防治

1、防治虫害  及时防治蚜虫等刺吸性害虫,以减少伤口。

2、加强管理  如增施磷、钾肥,剪除病叶,及时排水,注意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95%细菌灵500倍液,或52%克菌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叶枯双(敌可双)1 000倍液防治。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