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老虎的防治方法——小地老虎又名土蚕、地蚕、切根虫、黑地蚕、黑土蚕。国内及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幼虫危害多种花卉、林木、果树、农作物,轻则造成缺苗断垄,重则毁种重播。
小地老虎年发生代数,广东、广西等地6~7代,长江以南4~5代,黄河以南至长江4代,长城以南至黄河以北3代,长城以北2~3代,在南亚热带地区无越冬现象,在长江以南以幼虫或蛹越冬。各地均以第1代幼虫在生产上造成严重危害。在华北中南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是第1代幼虫危害盛期,夜间危害,白昼潜伏。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后卷缩成环形。成虫对黑光灯、糖醋液趋性较强,夜间交尾产卵,卵多产于5cm以下矮小杂草上,如小旋花、小蓟、藜、猪毛菜等,尤以贴近地面的叶背和嫩茎上为多。卵散产或成堆产,每雌产卵800~1000粒。该虫喜温暖潮湿的条件,发育最适温为13~25℃,在低洼内涝、雨水充足、常年灌溉区以及湖泊河流两岸地区的土壤疏松、团粒结构好的各类壤土地带适于发生。
小地老虎的防治方法
1、早春清除温室、大棚周围杂草。
2、搞好预测预报,适时开展防治。
3、采用糖醋液、发酵变酸的水果甘薯、毒饵、新鲜泡桐叶等诱杀成虫或幼虫。
4、关键是抓好第一代幼虫1~3龄期的防治,可选用敌百虫等多种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