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黑痣病的病原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

   2017-03-26 园林花木网佚名275
核心提示:杜鹃黑痣病的病原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杜鹃黑痣病又称杜鹃小漆斑病,日本称为杜鹃黑纹病。该病在我国分布于江苏、湖南、河南等地。症状:发病初期,感病叶表面产生黄白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形成黑色圆形病斑。

杜鹃黑痣病的病原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杜鹃黑痣病又称杜鹃小漆斑病,日本称为杜鹃黑纹病。该病在我国分布于江苏、湖南、河南等地。

症状:发病初期,感病叶表面产生黄白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形成黑色圆形病斑。病斑表面粗糙,有光泽,呈黑痣状。病部隆起。

病原:病原为白井氏斑痣盘菌(Rhytisma shiraiana Hemmiet Kura-ta),隶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星裂盘菌目、斑痣盘菌属真菌。其无性型为杜鹃叶痣菌(Melasmia rhododendri P.Henn.et Shirai),隶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叶痣菌属真菌。

发生规律:该病原菌在病叶内越冬。雨水多,湿度大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①减少侵染来源:摘除病叶,集中销毁。

②发病前,喷施1:1:160波尔多液预防发病。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