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病虫害防治

   2017-04-19 红豆杉佚名407
核心提示:红豆杉病虫害防治红豆杉的最佳种植时期是春秋两季,在这两个时期种植,能提高南方红豆杉的成活率。红豆杉定植季节可选择在雨季的6—8月,冬季的11月至次年的元月。但最好选择在冬季的阴雾雨天种植,此时幼苗已停止生

红豆杉病虫害防治

红豆杉的最佳种植时期是春秋两季,在这两个时期种植,能提高南方红豆杉的成活率。红豆杉定植季节可选择在雨季的6—8月,冬季的11月至次年的元月。但最好选择在冬季的

阴雾雨天种植,此时幼苗已停止生长,树液停止流动,冬季温度低,可延长缓苗期。在发新根阶段,可减少整株幼苗的水分供应,相应就提高了成活率。选择400m以上,1200m以下的山地。母岩为花岗岩、板岩、页岩;土壤以山地黄壤、黄棕壤为好;坡度为平坡、缓坡、斜坡;坡向不限;坡位以中、下部为好,土层厚度30cm以上。土壤质地为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土壤酸碱度4~7为宜。雨季定植的缺点是夏季温度高,幼苗新稍正生长旺盛,蒸腾量大,难以控制定植时机,特别是大面积种植时,遇大太阳对幼苗成活率影响较大。

在扦插前,对温室进行消毒十分有效。

红豆杉病虫害防治

消毒方法:壤、基质消毒,应用福尔马林、溴甲烷、夏季自然高温消毒土壤、基质;(温室框架消毒,应用磷酸三钠、硫磺、福尔马林等杀虫、杀菌消毒剂喷雾或熏蒸温室内的钢筋支架、走道及四周塑料膜。

红豆杉苗圃宜选在海拔400~500m山地建立永久性育苗基地,或在林间育苗。红豆杉种子有休眠和后熟期。当年生苗高10cm以上,须留床一年,第二年春季萌发前,施稀薄人粪尿或硫酸铵(每667m24~6kg),并将生长衰弱和过密的苗木间除,每667m2保留6~8万株。苗木生长前期追肥,以氮、磷肥为主,用10%的稀入粪尿加0.4斤尿素配制,每隔半月施一次。结合间苗,分床移植,2年生苗高30cm左右。如果再留床一年,可再适当间除一部分。间苗移植时,可剪去一部分主根,以促进侧根生长,并尽量保持根部宿土。

红豆杉病虫害防治扦插苗茎腐病防治

扦插两个月后,苗茎基部发生茎腐,开始是个别株致病,随后扩展成整簇致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高温季节。病害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7月~8月的气温,如果发病较早,苗木抗热能力弱,故发病将重。因此,在夏秋之间降低苗床土壤表层的温度,防止灼伤苗木茎基部,以免造成伤口导致病菌侵入;增施肥料,促进扦插苗生长,增强抗病能力。采用五氯硝基苯+敌克松粉剂以0.5%%的浓度混合兑水浇灌,防治效果达89%%,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以0.4%%浓度混合兑水浇灌,防治效果达83%%。

红豆杉病虫害防治立枯病

为害情况和防治方法与马尾松等针叶树苗猝倒病相同。高温和干旱季节,个别红豆杉幼树会发生叶枯病和赤枯病,可喷施波尔多液防治;0.5水熔化生石灰+0.5水熔化硫酸铜+水=波尔多液。温室南方红豆杉扦插苗在整个生长期内的病虫害共有7种,即立枯病、茎腐病、白绢病、疫霉病、叶螨、蚜虫、介壳虫等。其中,以茎腐病、白绢病、蚜虫的危害最重。综合防治这些病虫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红豆杉病虫害防治扦插苗白绢病防治

该病病害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发生,7月~8月温度上升至30℃左右时为病害始盛期,温度高达35℃时,为病害的高峰期,9月末病害基本停止。防治措施:加强管理,筑高床,疏沟排水;及时松土,除草;增施氨肥和有机肥料,以促使苗木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扦插苗发病后,应及时清理病株、落叶和感染基质。采用五氯硝基苯拌黄心土进行洒施苗床可有效地防治扦插苗白绢病,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红豆杉病虫害防治茎腐病症状

扦插苗的茎腐病主要发生茎基部,开始个别株致病而后扩展成整簇致病,导致穗条叶片失绿、枯死和脱落。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7-8月气温,若发病较早,苗木抗热能力弱,其发病则重。定植苗的茎腐病主要在幼茎基部距离地面3~10cm的部位出现不明显的褐色病斑,扩散后围绕幼茎一周,并向上蔓延,顶芽枯死,叶片失绿枯黄、下垂,但不易脱落,最后全株干枯死亡。

红豆杉病虫害防治蚜虫防治

蚜虫是温室南方红豆杉扦插苗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温室内的常年温度保持在18℃以上,在冬季,蚜虫不存在越冬问题,在夏季,如果外界温度不特别高(≯38℃),温室内的扦插苗又有一定的叶面积,蚜虫仍能继续繁殖、危害,因此,蚜虫在温室中发生的特点是以孤雌生殖的方式,在温室中周年发生繁殖,并且世代重叠。采用10%%吡虫啉乳剂施洒苗床可有效地防治扦插苗的蚜虫,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红豆杉病虫害防治生物防治

它是应用微生物制剂和捕食性或寄生性的有益昆虫(即天敌)控制南方红豆杉扦插苗病虫害的技术:应用杀虫素等生物杀虫剂防治蚜虫、叶螨等害虫;使用食蚜瘿蚊、桃蚜茧蜂、智利小植绥螨等天敌控制南方红豆杉扦插苗等害虫。

病株发根多数较差,有窝根、团根现象。茎腐病防治措施.于夏秋间降低苗床土壤表层温度,防止灼伤苗木茎基部,以免造成伤口导致病菌侵人;增施肥料,采用五氯硝基苯粉剂+敌克松粉剂以5g/kg混合兑水浇灌,其防治效果最佳达89%,其次为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以4g/kg浓度混合兑水浇灌,其防治效果达83%。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