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锈病的防治
苗木锈病的防治是树木较常见的一类病害,分布广、种类多。危害玫瑰、菊花、月季、百合、桧柏等近百种花木。受害植株光合作用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严重损害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苗木锈病的防治锈病种类很多,在园林方面主要危害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松科、柏科和杨柳科等近百种花卉苗木。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降低产量和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死苗,造成重大损失。
苗木锈病的防治
苗木锈病的防治该病以菌丝体及冬孢子在病芽、病枝、病叶上越冬。夏孢子可反复侵染,借助风雨传播,由气孔侵入寄主植物。该病以6、7月及秋末多雨天气发病较重。四季温暖、多雨、多雾的年份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则加重病害发生。病株大量出现锈色孢子堆,在叶、茎等部位先出现淡绿色小斑点,后扩大成锈褐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发出黄褐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堆。有的呈橘红色到黑色小粉堆,为冬孢子堆。有的呈蜜黄色到暗褐色点或粒状,为性孢子器。
苗木锈病的防治
首先要控制菌源,防治转主寄生植物锈病。在景观植物配景时,应把观赏植物与转主寄生植物严格隔离。如杜鹃与云杉、铁杉,紫菀等与二针松、三针松都不能混植。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芽、病叶,烧毁或深埋土中。休眠期喷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以消灭侵染来源。消减菌源。防治转主寄生的锈病,可将观赏植物与转主寄主植物严格隔离,如海棠、苹果、梨等与转主寄主柏树要相隔5公里,杜鹃与云杉、铁杉、紫菀等不能混植。苗木锈病的防治单主寄生的锈病,在秋末到翌年早春或植物休眠期,彻底清扫园内落叶、落果和枯枝等有病虫潜伏的植物残体,生长季要经常除去病枝叶集中处理,可减少菌源。在孢子堆将飞散时施药预防。
通过改良土壤条件,改善排水条件,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病性。苗木锈病的防治选用健壮无病虫枝条作插条、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控制种植密度,及时排除积水,在用肥上多施磷、钾、镁肥,控制氮肥,防止徒长。定期修剪整枝,去除病虫弱枝,使园内通风透光良好。设施栽培的应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加强养护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能力,做好土壤改良,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地肥力,整理好园地灌排系统。选用健壮、无病虫枝作插条、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严格除去病菌。控制种植密度,不宜过密。苗木锈病的防治及时排除积水,科学施肥,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不偏施氮肥。经常修剪整枝,除去病虫枝和弱枝,使园内通风透光良好;设施栽培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室内湿度。
在清扫园林病枝后及时喷药预防,可喷2至5度石硫合剂或五氯酚钠200至300倍液。苗木锈病的防治转主寄生植物上的锈病,应在3月上中旬喷药1至2次,以杀死越冬菌源孢子。药剂防治。秋末到翌年萌芽前,在清扫田园、剪病枝后再施药防治,可喷2~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五氯酚钠200~300倍液,或五氯酚钠加石硫合剂混合液。防治转主寄主柏树上的锈病,应在早春3月上中旬喷药1~2次,杀死越冬菌源冬孢子。苗木锈病的防治在花卉苗木发病初期喷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2.25%的仙生6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的三唑酮1500倍液。防治锈病较新的药剂有12.5%的烯唑醇3000~4000倍液、43%的好力克4000~5000倍液、25%的富力库1000~1500倍液、25%的敌力脱1000~4000倍液。
在花木生长季节,当新叶展开后,可选用25%粉锈宁1500至20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25%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至10天一次,连续防治2至3次。严格检疫。苗木锈病的防治许多树木枝干锈病是检疫对象,应从无病区引进苗木,从无病母株上采集插条、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