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榆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7-05-19 园林花木网互联网368
核心提示:榔榆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榔榆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树皮斑驳,枝叶细密,在庭院中孤植、丛植,或与亭榭、山石配置都很合适。也可选作厂矿区绿化树种。榔榆炭疽病主要为害榔榆的叶片及叶柄和枝。榔榆炭疽病症状:在

榔榆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榔榆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树皮斑驳,枝叶细密,在庭院中孤植、丛植,或与亭榭、山石配置都很合适。也可选作厂矿区绿化树种。榔榆炭疽病主要为害榔榆的叶片及叶柄和枝。

榔榆炭疽病症状:在榔榆叶面上现黄褐色近圆形的斑点,扩展后大小为3—8mm,斑中常有黑色小粒点,略成轮纹状,雨后溢出的分生孢子角呈黄丝状;秋末病斑中部出现一圈圆形凸起,即病菌的子座和闭囊壳,造成榔榆早期落叶。

榔榆炭疽病病原:榔榆炭疽病的病原Gnomonia ulmea (Sacc.) Thum.称榆日规壳和G.oharana Nishik. et Matsum.称小原日规壳两种,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前者无子座,子囊壳埋生在榆树组织内,球形至扁球形,具长喙,孔口生在子囊壳中间。子囊纺锤形。子囊孢子长圆形,无色,大小8—10.8×3—3.8(μm)。无性态为G10eosporium ulmeμm Miles.称榆盘长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圆盘状,黑褐色,大小288—410×81—138(μm)。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10一49×1—2.5(μm)。小原日规壳外露的子囊壳孔口多偏于一侧,子囊孢子倒卵形,双胞,无色,上端细胞较下端细胞大,大小11—15×3.74—6.8(μm)。无性态为Asteroma ulmi (K10tz.) Cke。称榆射丝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3.4—8.5×2—3(μm)。

榔榆炭疽病防治方法:

1、收集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

2、在叶片长到一半大小时,喷洒65%代森锌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12天1次,防治2—3次即可。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