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2017-07-03 苗业网互联网431
核心提示:菊花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一、菊花病毒病为害症状:又称花叶病。全株发病,为害较重。常见症状有:病株心叶黄化或花叶,叶脉绿色,叶片自下而上枯死;;病株幼苗叶片畸形,心叶上有灰绿色略隆起的线状条纹,排列不规则,

菊花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一、菊花病毒病为害症状:又称花叶病。全株发病,为害较重。常见症状有:病株心叶黄化或花叶,叶脉绿色,叶片自下而上枯死;;病株幼苗叶片畸形,心叶上有灰绿色略隆起的线状条纹,排列不规则,后期症状逐渐消失;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斑块,边缘界限明显;叶片暗绿色,小而厚,叶缘或叶背呈紫红色,发病植株易染霜霉病和褐斑病致叶片早枯。其中CVB引发轻花叶或无症状,在感病品种上可形成重花叶和坏死斑。ToAV常表现为株小,花色不正常,有时致叶片变形或产生耳突。ToSWV引起叶片上产生白色环线状斑纹。此外当几种毒原混合侵染时,症状更加复杂。

二、菊花病毒病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为Chrysanthemum virus B. 属病毒。病毒粒体线条状,长690×12 (nm),致死温度60-65℃,体外存活期l-6天,稀释限点100--1000倍,系统侵染的植物有菊、野菊、瓜叶菊、花环菊等。Tomato aspermy virus,ToAV称番茄不孕病毒。病毒粒体球形,大小30nm。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oSWV称番茄斑萎病毒。病毒粒体近似于等轴对称,大小 70-90nm 。此外还有PVY称马铃薯y病毒、PVX称马铃薯x病毒及CMV称黄瓜花叶病毒等。最近发现还有ToRSV称番茄环斑病毒、ArMV称南芥菜花叶病毒、TRSV称烟草环斑病毒等,也是菊花病毒病毒原。

三、菊花病毒病发病特点: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毒在留种菊花母株内越冬,靠分根、扦插繁殖传毒,此外菊花B病毒和番茄不孕病毒还可由桃蚜、菊蚜、萝卜蚜等传毒;番茄斑萎病毒则由叶蝉、蓟马传毒。因菊花叶片中含多酚氧化酶,能抑制病毒体外传染,健康的植株不易发病。在田间蚜虫发生早、发生量大的地区或年份易发病,菊花单种、土壤贫瘠、管理粗放、距村庄近的发病重。气温24℃,利于症状表现。

四、菊花病毒病防治方法

1、染病菊花是带毒体,引种时要严格检疫,防止人为传播到无病区。

2、防治传毒蚜虫,喷洒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3、从无病株上采条作繁殖材料。有条件的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进行脱毒,带毒的盆栽菊可置于36℃条件下处理21-28天,能脱毒。生产上经过热处理的菊花,病毒已被钝化,可用来做繁殖材料。

4、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避免人为传毒。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