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竹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2017-07-03 苗业网互联网396
核心提示:香石竹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一、香石竹病毒病为害症状:香石竹病毒病已发现香石竹斑驳病毒病(CaMV)、香石竹潜隐病毒病(CaLV)、香石竹环病毒病(CaERV)、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病(CaNFV)和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病(CaVMV)五种。其

香石竹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一、香石竹病毒病为害症状:香石竹病毒病已发现香石竹斑驳病毒病(CaMV)、香石竹潜隐病毒病(CaLV)、香石竹环病毒病(CaERV)、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病(CaNFV)和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病(CaVMV)五种。其状一是香石竹斑驳病毒病症状表现为新叶褪色,形成斑驳,老叶卷曲,花呈杂色,病叶多呈卷状。二是香石竹潜隐病毒病在香石竹上产生轻微症状或呈隐症。当与脉斑驳病毒复合侵染,其子叶上产生严重花叶。三是香石竹蚀环病毒病染病后叶部产生环状或轮纹状或宽条状的色坏死斑,严重的坏死斑融合成大型块状病斑。四是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病染病株中部叶片出现灰白色至浅黄色坏死斑驳或不规则条斑或条点,下部叶片多呈紫红色斑点和条斑。五是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病染病后幼叶的叶脉上生深浅不均匀的斑驳或坏死斑,有的出现不规则褪绿斑。

二、香石竹病毒病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害学名:Carnationmottlevirus.属香石竹斑驳病毒组,病叶、病花瓣汁液经负染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的球状(二十面体)病毒粒子,直径为28-33nm,钝化温度90-95℃,体外存活期室温下2个月。病叶超薄切片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病毒粒子在木质部导管中聚集成晶状排列。

三、香石竹病毒病发病特点:由汁液摩擦传播。

四、香石竹病毒病防治方法:

1、防治香石竹病毒病主要是预防,最有效的措施是培育抗病品种,种植无毒种苗,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侵染毒源,如一一做到,可以减轻危害达到防治目的。目前生产上多用营养器官的扦插方式或组织培养进行繁殖,但这些繁殖材料必须采自健株,或进行茎尖培养获得无毒种苗,经此培养的植株,不仅无病症出现,而且生长良好,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2、对于经汁液传播的病毒,可用3%的磷酸三钠溶液洗手,然后再操作。

3、对蚜虫传播的病毒可进行防虫治病。

4、热处理受害株将染病株控制在30℃5天,使植株逐渐适应,后把温度提高到38℃,2个月,可使植株体内病毒量减少。

5、必要时喷洒3.8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克毒灵水剂1000倍液。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