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2017-07-03 苗业网互联网370
核心提示:菊花黄萎病的防治方法一、菊花黄萎病为害症状:菊花黄萎病发生普遍,染病株叶黄色柔弱,黄化最初仅限于下部少数叶片,后逐渐增多,老叶变褐枯死。花小或不能开花。二、菊花黄萎病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为Verticillium

菊花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一、菊花黄萎病为害症状

菊花黄萎病发生普遍,染病株叶黄色柔弱,黄化最初仅限于下部少数叶片,后逐渐增多,老叶变褐枯死。花小或不能开花。

二、菊花黄萎病病原菌形态特征

病原为VerticilliumdahliaeKleb.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丝体白色,分生孢子梗直立,长110-130微米,呈轮状分枝,每轮3-4个分枝,分枝大小13.7-21.4×2.3-9.1(微米),轮枝顶端或顶枝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3-9.1X1.5-30(微米),孢壁增厚形成黑褐色的厚垣孢子,许多厚壁细胞结合成近球形微菌核,大小30--50微米。

三、菊花黄萎病发病特点

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存活多年,通过根侵入到维管束组织。受害插条也是重要初侵染源,通过根接触,菌丝在土壤中生长。分生孢子借风雨扩散进行传播,有时可见到分生孢子在受害茎上生长。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植株生长旺盛时发病缓慢,当植株进人开花阶段发育花芽时,病害扩展较快。

四、菊花黄萎病防治方法

1、繁殖菊花苗木的土壤进行热处理或化学药剂处理,可选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3.5-5g与0.1立方米的细土拌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

2、从健株上选取无病插条,扦插时,提倡使用ABT生根粉,使插条尽快成活,缩短插条在土壤中的时间,可减少发病。

3、其它方法参见菊花枯萎病。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