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一、百合白绢病为害症状:百合白绢病主要发生在鳞茎或茎基部,病菌侵入鳞茎后产生水渍状暗褐色病斑,后植株下位叶开始变黄,植株凋萎,扒开表层土壤,可见鳞茎被放射状白色菌丝缠绕,病组织腐败,病部可见茶褐色小菌核。
二、百合白绢病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为Athelia rolfsii (Curzi) Tu.& Kimbrough.属担子菌门真菌。无性态为Sclerotium rolfsii Saccardo称齐整小菌核,属半知菌类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体白色,茂盛,呈辐射状扩展;菌丝粗2-8微米,分枝不成直角,具隔膜。菌核初为乳白色,后变浅黄色至茶褐色或棕褐色,球形至卵圆形,大小1--2mm,表面光滑有光泽。菌核由3层细胞组成,外层棕褐色,表皮层下为假薄壁组织,中间为疏丝组织。菌核不与菌丝联结,很容易脱落。
三、百合白绢病发病特点:白绢病可经鳞茎带菌或直接由土壤中的病原菌侵害百合地下鳞茎、根、茎及与地面接触的叶部。鳞茎带菌时,以菌丝方式侵入外层鳞片,当气候适合菌丝生长时,开始长出绢丝状菌丝体,并分泌水解酵素摧毁寄主组织;若由土壤中之菌核发芽或植物病残体上之菌丝接触外层鳞片及根系时,也会造成为害,致水分吸收受阻,植株下位叶片也开始黄化,病势进一步扩展,造成整株萎蔫死亡。温湿度适合菌丝生长时,以茎基部为中心的土表产生白色菌丝状菌丝束成放射状扩展,上面产生黄褐色至灰褐色菌核。
四、百合白绢病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1%硫酸铜液浇灌病株根部或用2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50g,加水50kg,浇灌病株根部;也可每亩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ml,加水50kg,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