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假尾孢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2017-07-07 苗业网佚名432
核心提示:一、菊花假尾孢褐斑病为害症状:菊花假尾孢褐斑病病斑生在叶两面,近圆形,大小4-15mm,初期边缘不明显,后有时生暗褐色细线圈,常沿叶片边缘着生。叶面病斑初浅黄色,后期褐色至暗褐色,叶背病斑灰褐色。二、菊花假

一、菊花假尾孢褐斑病为害症状:菊花假尾孢褐斑病病斑生在叶两面,近圆形,大小4-15mm,初期边缘不明显,后有时生暗褐色细线圈,常沿叶片边缘着生。叶面病斑初浅黄色,后期褐色至暗褐色,叶背病斑灰褐色。

二、菊花假尾孢褐斑病病原菌形态特征:菊花假尾孢褐斑病病原为Pseudocercospora chrysanthemicola(Yen) DeiShton.菌丝体从气孔伸出,青黄色,宽1.5-2.5 微米,有隔膜。子座生在气孔下,暗褐色,形状不规则。分生孢子梗2-20根,浅青黄褐色,色泽均匀,宽度不规则,直立或弯曲,0-2个曲膝状折点,有时分枝,顶部宽圆至圆锥形平截,0-4个隔膜,大小 20 -50×3-5(微米)。分生孢子倒棍棒形,青黄色,顶端钝,基部倒圆锥形平截,具隔膜3-15个,大小 30-115×3-5(微米)

三、菊花假尾孢褐斑病发病特点:菊花假尾孢褐斑病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蔓延,通常多雨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发病,植株生长不良,或偏施氮肥长势过旺,会加重发病。

四、菊花假尾孢褐斑病防治方法

1、注意田间卫生,结合采摘叶片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处烧毁。

2、清沟通排渍,避免偏施氮肥,适时喷施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3000倍液,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

3、发病初期喷洒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