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猝倒病的防治方法

   2017-07-09 苗业网佚名444
核心提示:菊花猝倒病的防治方法一、菊花猝倒病为害症状:菊花猝倒病常表现为烂种、死苗和猝倒。烂种是播种至发芽期间遭受病菌侵染而死亡。死苗是幼苗未出土前遭受病菌侵染而死亡。猝倒是幼苗出土后遭受病菌侵染,致使幼茎基部

菊花猝倒病的防治方法

一、菊花猝倒病为害症状:菊花猝倒病常表现为烂种、死苗和猝倒。烂种是播种至发芽期间遭受病菌侵染而死亡。死苗是幼苗未出土前遭受病菌侵染而死亡。猝倒是幼苗出土后遭受病菌侵染,致使幼茎基部发病缢缩呈细线状,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地面。苗床湿度大时,床面上常常生白色棉絮状物。有时地表茎基部出现黑色枯斑,有的向上下扩展,向下扩展到根部,病根呈褐色腐烂。

二、菊花猝倒病病原菌形态特征:菊花猝倒病病原为Pythium spp.,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菌丝体生长繁茂,呈白色棉絮状;菌丝无色,无隔膜,直径2.3-7.1微米菌丝与孢囊梗区别不明显。孢子囊丝状或分枝裂瓣状,或呈不规则膨大,大小63--725X4.9--14.8(微米)。泡囊球形,内含6-26个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直径14.9-34.8 微米雄器袋状至宽棍状,同丝或异丝生,多为1个,大小5.6-15.4X7.4-10(微米)。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直径 14.0-22.0微米,该菌在年平均气温高的地方出现频率较高。

三、菊花猝倒病发病特点:菊花猝倒病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从近地面剪插条时,插条也可带菌,播种或扦插时土壤湿度大,持续时间长,病菌卵孢子产生游动孢子或营养菌丝进行扩展。菊花种植季节苗床温度低,幼苗生长缓慢,很易发病。

四、菊花猝倒病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新土育苗,如用旧园土,应进行苗床土壤消毒。方法:每平方米苗床用50%拌种双粉剂7g,或40%五氯·拌种双粉剂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9g,拌4--5kg干细土配成药土,播种时取1/3药土垫底,2/3药土覆盖;加强苗床排水管理,严防幼苗徒长染病。

2、发病初期,及时把病苗及邻近病土清除,然后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 20%龙克菌悬浮剂6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菊花有些品种对杀菌剂敏感,使用上述杀菌剂时应先少量试验,无药害后再大面积使用。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