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褐斑穿孔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2017-07-13 苗业网佚名485
核心提示:一、樱花褐斑穿孔病症状:穿孔病有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穿孔之分。樱花褐斑穿孔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新梢,多从树冠下部开始,渐向上扩展。发病初期叶正面散生针尖状的紫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或

一、樱花褐斑穿孔病症状:穿孔病有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穿孔之分。樱花褐斑穿孔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新梢,多从树冠下部开始,渐向上扩展。发病初期叶正面散生针尖状的紫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3-5毫米的病斑,褐斑边缘紫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灰褐色霉点。斑缘产生分离层,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二、樱花褐斑穿孔病发病规律:樱花褐斑穿孔病病菌在病叶或梢部越冬,翌年产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每年6月始发,8-9月病重。大风雨多的年份病重,夏季干旱、树势弱易发病。

三、樱花褐斑穿孔病防治方法

①秋季收集感病枝叶并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②加强管理措施,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及时防旱防积水,以增强树势,提高抗性。

③展叶前后(尤其对幼苗)喷洒必菌鲨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1:1:100-200倍波尔多液等进行预防。当病害发生后,可以使用喷克菌2000-3000倍液,可以及时控制病害的扩展。还可以使用阿米西达、醚菌酯等。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