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梗海棠网蝽及锈病防治方法介绍

   2017-08-03 苗业网佚名509
核心提示:贴梗海棠网蝽:调查发现,危害海堂的网蝽主要为梨冠网蝽。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海棠叶片枯黄早落。梨冠网蝽对海棠的危害率可达100%,且连年危害,调查发现除贴梗海棠外,还可以危害湖北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樱花

苗业网小编整理贴梗海棠网蝽及锈病防治方法介绍,希望对种植方面有所帮助,文章仅供参考!

1、贴梗海棠网蝽:调查发现,危害海堂的网蝽主要为梨冠网蝽。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海棠叶片枯黄早落。梨冠网蝽对海棠的危害率可达100%,且连年危害,调查发现除贴梗海棠外,还可以危害湖北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樱花、日本樱花、毛杜鹃、桃、梨、苹果等观赏植物,且危害程度较为严重。

该虫较小,长约3.5mm,褐色,前翅大且长,超过身体,翅上有网纹。梨冠网蝽一般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叶片背面,以口针刺吸海棠汁液,危害较隐蔽,并可以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正面产生较多的褪绿斑点,叶片背面产生黄褐色粒点状物质,手摸有黏性,并可见深褐色虫体。1年可以发生4~5代,以6~9月危害较为普遍且严重。

贴梗海棠网蝽防治方法:春季,在贴梗海棠萌芽前喷2~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可有效地减轻网蝽的为害程度。

蚜虫迁飞期以及蚜虫和网蝽发生危害期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7天喷1次;3%啶虫咪或莫比朗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10~15天喷1次;40%乐果乳油500~1000倍液或0.5%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喷雾,7天喷1次,喷2~3次;50%抗蚜威或辟蚜雾4000~5000倍液喷雾,5~7天喷1次,喷2~3次进行喷雾防治。

重点防治叶片背面、嫩叶、嫩枝、嫩梢等害虫主要聚集的部位。优先选用吡虫啉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注意保护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蚜虫的天敌。

2、贴梗海棠锈病:在调查的几种海棠中,贴梗海棠最易发生锈病危害,病株率高达100%,病叶率一般在20%~80%,每年均有发生,有些危害严重的植株在夏季7~8月份就出现了叶片大量脱落的现象,严重影响海棠的生长势。

贴梗海棠锈病病原为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真菌,病菌以菌丝角在桧柏枝条上越冬,并形成冬孢子角,3~4月冬孢子角遇雨破裂,膨大为橙黄色花朵状或木耳状,并产生担孢子,随风传播到海棠上,于5~7月春夏季节危害海棠叶片。

海棠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小斑点,后渐扩大为橙黄色病斑。病斑正面出现针尖大小的黑色小粒点,叶片背面长出坚硬的黄色须状物,即病原菌的锈孢子器。

发病后期,黄色须状物的颜色变深,逐渐成熟粉化,叶片正面病斑扩大,形成黑褐色坏死斑,并可以脱落成穿孔状。8~9月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入嫩梢越冬。

桧柏被害部位出现浅黄色斑点,后隆起呈灰褐色豆状小瘤并中间膨大,表面粗糙,呈棕褐色。在海棠、苹果与桧柏混栽情况下发病较为严重。

防治方法:在3月上中旬,春雨量达4~10mm时,向桧柏上喷洒1%波尔多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00倍液、3%石灰水或0.3%五氯酚钠,抑制海棠锈病冬孢子萌发扩散,10天1次,连续喷2~3次。

春季在海棠刚萌芽时向海棠喷25%敌力脱乳油或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5~1%倍量式波尔多液、10%世高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进行保护,10天1次,连续喷2~3次。

当发现有个别叶片出现病斑时,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600倍液、12.5%唏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6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7~10天1次,连续喷3次。

8~9月份,当锈孢子成熟时,向海棠上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阻止锈孢子转移。粉锈宁是防治海棠锈病的特效药剂,为避免或延缓病原菌对该药剂产生抗药性,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将粉锈宁和其他药剂进行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