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的方式与艺术效果
一、配置方式
(一)、 规则式配置 选择符合要求的树种,配置成整齐对称几何图形的配置方式。
1、对植 将乔木或灌木以相互呼应之势种植在构图中轴线的两侧,要求形态整齐、大小一致,如龙柏、雪松、海桐、桂花、广玉兰、黄杨、火棘等。一般不作主景,只作配景布置。多在建筑物前、公园、广场的入口处。
2、列植 按一定的距离种植的方式。树种一般要求单一,也可两种间植搭配;树木的树形、体量等应大体相同;整体效果为主。株、行距的大小应视树的种类和所需要遮阳的郁闭程度而定。一般大乔木为 5—8 米,中、小乔木为3—5米,大灌为 2—3米,小灌为1—2米。如银杏、栾树、马褂木、丁香、棣棠 、红瑞木等。
(二)、自然式配置
1、独植(单植、孤植) 突出显示树木的个体美。选择开阔空旷地点使植物要引人注目,如草坪上,花坛中心,转折点,交叉点等。如雪松、南洋杉、广玉兰等
2、丛植 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同种或不同种类的树种种植在一起的种植方式。要求姿态各异、相互趋承;多布置在庭园绿地中的路边、草坪上、建筑物前庭某个中心。丛植有较强整体感,主要发挥集体的作用,对环境有较强抗逆性。
3、群植(范围大) 由二、三十株以上至数百株左右的乔、灌木成群配植的方式称群植。树群可由单一树种亦可由数个树种组成,株数多,占地大,在园林中可防止强风吹袭;提供夏季纳凉歇荫;可遮挡园林内不美观部分 ;可作背景、伴景,相邻的可起透景框景作用。树种选择和株行距可不拘格局,但立面的色调、层次要求丰富多彩,林冠线要清晰、富于变化。
4、片植 大面积成片林状种植,多在风景区,防护林城市外围绿化带等。
二、配置的艺术效果
园林建设中对植物的应用,从总的要求来讲,是以生态平衡或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前提下,尽量创造一个生活游憩于其中的美的环境,尤为重要。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观,能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树木配置的艺术效果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下面概述仅供参考:
1、丰富感:在建筑物屋基周围种植树木→基础种植
2、平衡感:对称:用体量上相等或相近的树木以相等的距离进行配置而产生的效果。不对称:用不同体量以不同的距离进行配置而产生的效果。
3、稳定感 在园林局部或园景一隅中常可见到一些设施物的稳定感是由于配置了植物(树木)后才产生的,如桥头的配置。
4、严肃与轻快 常绿针叶树,尤其是尖塔形的树种常形成严肃的气氛一些线条圆缓流畅的树冠,尤其是垂枝型的树种常形成柔和轻快的气氛,如西湖湖畔的垂柳。
5、强调与缓解 运用树木的体形、色彩特点加强某个景物,使其突出显现的配置方法—强调。具体配置时常采用对比、烘托、陪衬以及透视线等手法。对于过分突出的景物,用配置的手段使之从“强烈”变为“柔和”——缓解,景物经缓解后可与周围环境更为协调,而且可增加艺术感受的层次感。
6、韵味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总之,欲充分发挥树木配植的艺术效果,除应考虑美学构图上的原则外,必须了解树木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它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各异的生态习性要求,在掌握有机体自身和其它环境因子相互影响的规律基础上还应具备较高的栽培管理技术知识,并要有较深的文学艺术修养,才能使配置艺术达到较高的水平,此外应注意对不同性质的绿地应运用不同的配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