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上最早的嫁接技术。
嫁接,在现代园艺花卉、果树良种和林业生产上是最常用的一种无性繁殖方法。黄澄澄的桔子、红艳艳的柿子、扬芳吐馥的桂花、雍容雅致的牡丹……大凡名花佳果,无不是通过嫁接而获得。
嫁接技术为我国首创,据史料记载,嫁接技术在我国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比国外要早1000多年。公元前1世纪,我国西汉时期农学家汜胜之所著的《汜胜之书》中,就有用锥接法生产大瓠的记述?“……下瓠子十颗,复以前粪覆之。即生,长二尺余,便总聚十茎一处,以布缠之五寸许,复用泥泥之。不过数日,缠处便合为一签。留强者,余悉掐去,引蔓结子”从这些记载中可以推断,我国嫁接技术早在汉朝以前便已有之。
汜胜之,山东曹县人,生卒年月不祥,在汉成帝(公元前33-7年)时,曾经当过议郎,后因指导农业生产有功,升任御使。《汜胜之书》全书18篇,是世界最早的农学专著。可惜原书在宋、元时期失传了,现在所见的是后人根据其它典籍所含内容辑释而成,大约3700多字,常见的有石声汉的《汜胜之书今释》和万国鼎的《汜胜之书辑释》等书。
唐朝时期,随若生产的发展,嫁接的方法越来越多,嫁接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韩鄂的《四时綦要》便记载了当时不同种间的嫁接技术:“其实子相似者,梨向木瓜砧上,栗子向栎砧上,皆活,盖是‘类’也”。南朱时期张邦基所撰的《墨生沒录》—书,也有“以胡桃条接于柳本,易活而速实”的记载,但这里说的“柳”是指枫杨。到金元时代,已有了身接、根接、皮接、枝接、靥接和搭接等多种嫁接方法。
关于嫁接的作用和原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也有一定的认识《“一经接缚,二气交通,以恶易美,以彼易此,有不胜言者矣。”《齐民要术》中说I“插梨令至处,木边向木,皮还近皮。”当时虽然对“形成层”没有清晰的认识,但从实践中已认识到了皮层相接对嫁接成活有着重要作用,这种提法与现代的植物生理学观点也是基本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