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的常见种类

   2018-04-01 苗业网佚名759
核心提示:蚜虫的常见种类1、苹蚜Aphis pomi成体黄绿色,头、足黑色;卵黑色,产在唯一的宿主──苹果树上越冬。一种真菌靠它的蜜露生长。2、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俗名菜蚜,形小、灰绿色,有粉状蜡质覆盖物;群居在卷

蚜虫的常见种类

1、苹蚜Aphispomi成体黄绿色,头、足黑色;卵黑色,产在唯一的宿主──苹果树上越冬。一种真菌靠它的蜜露生长。

2、甘蓝蚜Brevicorynebrassicae 俗名菜蚜,形小、灰绿色,有粉状蜡质覆盖物;群居在卷心菜、花椰菜、抱子甘蓝、萝卜等的叶背面,在北方以黑色卵越冬,在南方无有性期;可用药粉或喷雾剂控制。

3、石原氏球蚜Chermescooleyi在云杉小枝端上形成长7公分(3吋)的圆锥形虫瘿,虫瘿于盛夏时破开,成虫迁到道格拉斯冷杉(Douglasfir)上产卵。其生活史既可在云杉上完成,亦可在道格拉斯冷杉上完成。撒农药、在成虫钻出前除虫瘿和分开栽两种树可防治。

4、玉蜀黍根蚜Anuraphismaidi-radicis生存依靠玉米地的蚂蚁,卵在冬季由蚁贮藏在巢中,春天蚁把卵搬到草根上,然后转到玉米根上。为玉米的大害,可使之停止生长、变黄和枯萎,也为害其他作物。

5、云杉瘿球蚜Chermesabietis体色为黑色,多小复眼,大复眼罕见,基部粗,向端部渐细,中部或端部有时膨大,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4节,形状圈圆形,罕见椭圆形,末节端部长大于基部。腹管通常管状,长大于宽,有蜡腺分泌物,多数种类为同寄主全周期。植株上的蚜虫过密时,会繁殖出有翅蚜虫,寻找新宿主。夏末繁殖出有翅雌蚜和有翅雄蚜虫,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雌蚜与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形成凤梨形虫瘿,长1~2.5公分(0.4~1吋),新瘿绿色,具红或紫色条纹,老瘿褐色,由许多室(cell)组成,每室约含12个若虫(nymph),盛夏时破开,温暖地区可无卵期。受感染树枝常死亡。不同植株敏感程度各异,最好防治法为喷药。

6、麦二叉蚜Toxopteragraminum是小麦、燕麦及其他小型谷物的大害之一。蚜虫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体色为黑色,于植株上,密集成黄色斑片状,可毁掉整片庄稼。成虫淡绿色,背有深绿条纹延向腹侧,每只雌蚜虫每代产50~60只幼蚜,后翅通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每年20代。可用寄生天敌及杀虫药防治。

7、桃蚜Myzuspersicae亦称菠菜蚜(spinachaphid),成虫浅黄绿色,背有3条深色线纹。生活史有两个宿主,夏季雌虫营孤雌生殖。秋季产雌蚜虫和雄蚜虫。传播多种植物花叶病。

8、棉蚜Aphisgossypii绿至黑色。在暖和地区终年产生幼虫,在凉爽地区产卵。为害甜瓜、棉花、黄瓜等10馀种作物。常以寄生天敌和掠食性天敌防治。

9、豆长管蚜Macrosiphumpisi浅绿色,致死豌豆,传播黄豆花叶病。在车轴草和苜蓿上越冬,春季迁移到豌豆上。每只雌蚜虫产50~100只幼蚜,每年7~20代。可喷杀虫药防治。

10、马铃薯长管蚜Macrosiphumeuphorbiae在蔷薇科植物上产黑色的卵,孵出幼蚜粉红色及绿色相间,吃芽和叶。早春迁到夏季宿主(马铃薯)上。每2~3周一代。为番茄和马铃薯花叶病毒媒介。取食叶,致死蔓枝和花。

11、蔷薇长管蚜Macrosiphumrosae形大,绿色,有黑色附肢及粉红色斑。只生于栽培蔷薇上。天敌为瓢虫和蚜狮。

12、蔷薇圆尾蚜Anuraphisroseus是苹果的重要害虫,使果实变形(蚜苹果),使叶卷曲(可保护蚜虫不被农药喷及)。生活史中包括一种替换宿主:车前草,秋天返回苹果树上产卵。也危害梨、山楂、花楸等。防治方法为喷药及用其天敌:食蚜蝇、瓢虫、草蛉、寄生蜂。

13、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生活在根部,可使苹果树矮小或死亡。幼虫体被白色棉花围住。防治为用寄生天敌。

14、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sanborni(Gillette)同翅目,蚜科。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北京、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台湾、四川等省。寄主于白术、菊花、艾、野菊等。常在寄主菊花等的叶和茎上吸汁为害。春天菊花抽芽发叶时,也可群集为害新芽、新叶,致新叶难于展开,茎的伸长和发育受到影响;秋季开花时群集在花梗、花蕾上为害,开花不正常。为害白术时致叶片发黄,植株萎缩,生长不良,且分泌蜜露布满叶面,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15、菜蚜Lipaphiserysimi(Kaltenbach,1843)寄主:白菜、油菜、萝卜、芥菜、青菜、菜薹、甘蓝、花椰菜、芜菁等十字花科蔬菜,偏嗜白菜及芥菜型油菜。在蔬菜叶背或留种株的嫩梢嫩叶上为害,造成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卷缩,使植株矮小,影响包心或结球,造成减产;留种菜受害不能正常抽薹、开花和结籽。同时传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有翅胎生雌蚜,头、胸黑色:腹部绿色。第一至六腹节各有独立缘斑,腹管前后斑愈合,第一节有背中窄横带,第五节有小型中斑,第六至八节各有横带,第六节横带不规则。触角第三至五节依次有圆形次生感觉圈:21~29,7~14,0~4个。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宽1.3毫米,绿色至黑绿色,被薄粉。表皮粗糙,有菱形网纹。腹管长筒形,顶端收缩,长度为尾片1.7倍。尾片有长毛4~6根。

在温暖地区北方地区年发生十余代,南方地区年发生数十代。温暖地区或在温室内以无翅胎生雌蚜繁殖,终年为害。长江以北地区在蔬菜土产卵越冬,翌春3~4月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产生有翅蚜,向其他蔬菜上转移,扩大为害,无转寄主习性。到晚秋部分产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萝卜蚜发育适温较桃蚜稍广,在较低温情况下萝卜蚜发育快,9.3℃时发育历期17.5天,桃蚜9.9℃,需24.5天。此外,对有毛的十字花科蔬菜有选择性。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