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有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盆栽是活的造型艺术,是自然界各种树木花果丰姿美态的再现,不是一般自然树的缩影。它既要服从一般美的原则,又要有自己的格调。由于树木有乔、灌木和蔓本之分;叶又有对生、互生、轮生之别,因而其形态是各不相同的。有耸立奇伟,有“盘横屈曲,有疏朗清逸,有婀娜秀丽;也有参差无状、杂乱无章的。即使同种树木,也有千差万别的形态,并不是每株树木都具有自然美的姿态。因此,不能原原本本保留其形态作盆栽。例如紫藤是蔓生木本,如果经过培育和艺术加工,就成为盆栽的格调;反之,假使认为盆栽只是自然树的缩影,或强调保留其原来形状,则必须搭棚竖竿,让它攀缘。又如腋芽对生的雀梅,枝条往往杂乱如荆枣,如果经过培育,并选留佳枝,弃除杂枝,便可成为矫健爽朗之势,又可成为婀娜秀丽之姿。反之,假使任其自然,则成荆枣。因此,盆栽不仅需要从自然中摄取美的自然神态,而且需要运用植物生长规律和盆栽格调对树木进行培育和再加工,使之具有又自然又艺术的姿态。正如黄宾虹题画诗:“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
那么,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加工呢?对这个问题,不同的观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塑造出不同风格的盆栽。通常有三种塑造方法:
一是以攀扎为主,以修剪为辅。这种方法,对树干强度旋扎较多,对树冠细枝往往剪得极平,略似三十年代以前的“剪片”方法。
二是以剪裁为主,少用攀扎,称“蓄枝截干”法。这种方法对树干多用锯截,对细枝要求剪成自然树形状,因此而造成尖顶树冠,或笔直树干,高大尖顶的树形。
三是以培育为主,剪裁与调整相结合,对不同树材采用不同方法塑造。这种方法认为,有目的的培养是主要的,并针对不同的对象,有的着重用剪裁,有的宜于用调整,剪裁与调整并用。这种方法,人们称为“培育塑造法”或简称为“雕”。
用这种方法塑造出来的盆栽,还达到既有加工,又非人为造作;既有自然神态,又非呆板笔直。在谈培育塑造方法之前,应该说明几个问题:
1、培育是塑造的手段之一,是与塑造相结合的。培育可使枝干长大,缺枝处生枝,逐步完整枝干,并脱去野气(树木自然生长时,枝叶较乱,甚至有被人砍伤的现象称为“野气”)。同时,树苗经过剪裁之后,大多仅存六、七成枝干,甚至仅存四、五成,因此,必须进行培育。有人认为,盆栽的成型是剪出来的,把枝条的修剪与塑造技术等同起来,这种观点是很不全面的。如仅仅强调剪,必将导致只顾剪,不顾培育,也不顾雕,这样是很难塑造出好的盆栽的。
“培育”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比如,要植株在哪一节长枝,哪一枝长快、长粗,榕树从哪—点生气根等等,都要靠培育。不然就谈不上选留什么枝,也无枝可“蓄”,无枝可剪,无枝可“攀扎”,当然不可能塑造出美的盆栽。事实证明,许多塑造上的问题是用培育解决的,许多美的枝干是培育出来的。例如图7“携星伴月”的主干第二、三节都是培育出来的。这株树原来下半段完全没有节,后来经过在左下端和右中部分别培育强枝,使主干的这两个部位高速度发育,形成两个角,然后把强枝切除,从而形成两个节,这样就使不美的主干变成有曲节的美的主干。若使用蓄枝截干方法,就要慢数十年,用攀扎方法根本就办不到。说明用“雕”的方法是很巧妙的。
当然,在培育的过程中也要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和造型要求(即对盆栽造型的设想方案)进行适当剪裁和调整,边培育,边调整,两者相辅相成,结合进行。即培育—雕塑,再培育—再雕塑,使植株逐渐成形。
2、要多关心、少干涉。所谓多关心就是要随时注意植株的生长和发展动向,扶助或培养应该生和生长慢的枝干,抑制或剪裁发展过快和不宜生的枝干;检查和消除病害,调整光照和透风,防止专门把树苗栽大栽壮,以致该长的枝条不长或被乱枝掩盖,不见天日而坏死。少干涉就是不要一日数剪,防止专事剪、扎、截、改型、移栽,因为摆弄太勤,违背植物生理,以致把植株弄坏弄死。前者是不知培育方法,只养而不管;后者是心中无树,见异思迁,应引为教训。
3、要根据各种树木的特性,塑造不同姿态的盆栽。树木的特性,有刚有柔;有韧有脆;有的生长快,有的生长慢。有些树木可以塑造成它种树木的形态,有的就很困难。例如,榕树的形态不仅为它种树木所不及,而且可以塑造松之形。又如柏树的形态虽好,却不宜造成它种树木形态,而榆树却可塑造松之形。紫藤不宜保留其长蔓,以保存其“天赋本质”;雀梅、枫、槭枝条性格刚直,不要勉强把它扭弯。总之,凡是符合植物生长规律,又能增添盆栽美感的艺术技巧都是可取的。不过分强调保留其天然本质,可使盆栽有更广阔的天地,更活泼丰富的内容。
二、要胸中有“树”:培育塑造盆栽如同作画,要有画理,有画法,有腹稿。
1、要“以自然为师”,认真观察山野间美的自然树,并饱览盆栽实物,图片和古画。黄宾虹《虹庐画谈》说得很确切,“名画大家,师古人尤贵师造化,纯从真山水面目中写出性灵,不落寻常蹊径,是为极品。”又云:“法从理中来,理从造化变化中来。法备气至,气至则造化入画,自然在笔墨之中而跃现于纸上。”盆栽即是把自然美的树融会于胸中而跃现于盆里。而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树木花果则是美的盆栽的源泉。
对盆栽、图画和自然树,应认真观察它的姿势结构,树干、侧枝和树冠的布局,各部分的粗细、比例,找出其美的所在,掌握它的神态。即从“坐望苦不足”达到“自然我所有”。把其外形和神态,用写生的方法画下来,或拍照下来;并且进一步深思熟虑,使之能够回忆和运用它。
2、“取影”。取盆栽用灯光照影于壁上,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斜度,俯视或仰视其影,特别是有“三向屈曲”或“四向屈曲”的树,其影变化更大,一株树常有三、五个美的树影,把影画好,或略增删,就是资料和画稿。郑板桥论画云:“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红窗粉壁、日光月影之中耳。”可见他是早就得此妙法的。
3、要运用胸中的“树”,并进行创新。对多年积累的资料,要经常阅读,温故知新,取长补短,把各株树的优点综合起来,选取二、三株的局部,可联成一局更出色的姿态,这就可丰富胸中的画稿。做到“胸怀为炉,熔铸万树”,并在实际雕塑中,面对树苗,灵活自如地运用它,因势利导,使天然树的性灵,再现于盆中。正如山水画家黄宾虹诗云:“妙合自然趣,人工费剪裁,昔年游览地,都上画图来。”不过,画是在纸上,而盆栽则要把胸中的“树”与活的树苗融合在—起,这就更难些。郑板桥论画时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深刻地说明他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在画之前成了腹稿,临画之际,随笔之势再作变化,不为法所拘束,也就是“须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了。
胸中的“树”,不但用于指导剪裁和指导整个培育塑造过程,而且在上山采苗时也需要用它。
三、审材留枝、剪裁和假植:每株树苗在整个塑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目的和管理方法不同,要用不同的培育和塑造手段。下面分为审材留枝、剪裁、假植期、培育造型期和定型管理期分别叙述。
1、审材留枝 对于拟塑造盆栽的野生苗或栽培苗,首先要选节多,粗大,较老、干梢较小、形态最好的留作主干,如健康有问题,需找另一枝作后补。若有第二枝,形态好,可和第—枝配合的,也可留双干。假使某一树干很美,但从全株结构来看逊于它枝,则应放弃局部,服从整体,改留它枝。留下主干后,其余的干准备剪除。侧枝可选留前后左右间距适当的各一枝。
其次是定体式。定体式要以主干的形势为依据,详细审视,从基础、基部以及通过主干、副干及其侧枝所构成的形状,并运用胸中各种树势,考虑确定坐落方向,宜竖或宜斜,宜俯或宜仰,挺立、悬崖乃至向背、深浅等等。设想妥当之后,应该裁的干和剪的枝都可剪除。例如图48,左边主干与基础能配合,但太直,右边一枝虽然与基础配合较差,形态却好得多,应予保留,剪除左边一枝。同时,把植株向左立起,成斜干,不要舍不得剪,造成杂乱。但也不能剪得光秃秃,只剩一个头,最后成废材。
“剪裁”这项技术最为初学者所重视,也最为“盆栽里手”所炫耀。有人总结出三十二种枝条应剪,诸如闩枝、重复枝、平衡枝等等。其实剪裁表面上看是“剪枝”,而实质上却是“留枝”。只要运用胸中的“树”,审察手中的苗,把宜留的枝留下来,其余的枝剪除即可。因此,把“剪枝”改为“留枝”,更易领会。
其三,把树苗试放盆内观察,确定基础入土深度。因为有时全株看来是美的,入土后(美的部分被埋入土内)就不见得美了。这种情况,就应把基础尽可能提高。总之,应该很周详的审察,对暂时难于决定去留的枝条,可暂时留着,待假植后再考虑。有的树苗作各种设想都觉得不理想,还可考虑作合植之材,二、三株不好的树苗,合植起来,常常可成为美的盆栽。再一个方法就是与同好者对树苗进存“会诊”,也常常可得出意外的效果。
2、剪裁
(1)、先剪除肯定无用的杂枝杂叶,使视野开朗。枯干或枯枝梢有的对盆栽的结构很有帮助,不要轻易剪除。
(2)、树干僵直又长者,应从分支处裁短,使其成节。上节长、下节短者裁口应稍具水平面;反之,上节短、下节长者,裁口则宜向下斜。裁90°左右转折的干则应两边斜度相若。裁干宜用利锯,同时注意不要把树干的萌芽点压伤。因为树干四面都有萌芽点,压坏了以后就不会发芽长枝。
(3)、侧枝要有四向,其有三、四枝间距及粗细都适当的,可培育成少树冠形式;有七,八枝的,可培育成多树冠形式;侧枝太少的,可待以后培养补充;与主干配合不好的、上下紧密重叠的要剪除。
(4)、一般树苗经剪裁后往往存留的叶片甚少。如30厘米左右的榕树苗,根蔓较完整的,可留数十叶以上,根蔓不完整的,应留更少。榆树,雀梅叶数可以比榕树叶多留一、二倍,或三倍。松柏类宜留更多。紫薇因叶片蒸发水分大,留叶应比榕树少一半。总之,要看植株强弱、蒸发水分多少、叶片大小而定。留叶可使植株继续起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迅速成活的情况下,能促进生根,同时还可便于观察植株成活与否,及时调节水分和阳光。缺点是蒸发水分,在未成活之前,会把植株内部储存的水分蒸发掉。所以,留存叶片的数量要适当,不宜过多。在植株未成活前,每日应在叶上和枝条上喷水一次,以保持水分。如果发现叶片焦枯过快,应再减少叶片。这对植株的成活有影响,不可忽视。
(5)、野生苗和苗床苗的根有四种情况:一是鸭掌形,这是最理想的根蔓,只要剪短到可入盆为度,这种苗容易成活。二是深主根多侧根,这种只要把主根剪短,也易成活。三是多侧根又多气根,这种应注意把侧根、气根剪疏、剪短,特别是气根,常常因过多、过粗而失去作用,声留下来,不仅无益,反而容易腐烂,伤及它根。四是少根或无根的,这种苗应细心照顾,榕、榆、雀梅、槭、紫薇等绝大多数都可成活。
(6)、除野气。野生苗往往由于人兽伤害而残折,对于伤痕,应尽可能修削掉,使其生长层合拢。但对于原主干上半部枯死又生新干后,残存的死干和侧枝,如留下来有助于布局,则应留之,不要全剪除。
(7)、枝干方向或弯度不适当的,应用铝线(柔软,无毒)旋缠,进行调整和引导。对于树苗或枝条较弱的,应待假植成活后,再进行调整,以免影响植株发芽或导致失枝。
3、假植 剪裁好的树苗通常需要经过一段假植时间,目的是使其成活,并初具雏形。按照剪裁时所定的结构体式、坐落方向栽培,使它照这个方向生枝发叶。因为初剪好的树苗常常要改变原来的坐落方向。经过假植,发起来的枝干,关系到以后植株的姿态,所以,这时期的重要任务是重心、坐落方向和主枝的初步培育。假如座位不正、方向偏,生出来的枝干更偏,这样,将影响姿容。具体操作方法是:
(1)、体式和座落方向:在栽植时,要认真而不是马虎地落实已经确定的方式,例如竖立式盆栽,由于树干大多是有屈曲的,所以并不都是十分直的,而是稍微向一方倾斜或稍微偏仰,在栽植时必须注意植株的重心,从植株的主干到主枝,要分作上、中、下三点来衡量其垂直。还要结合基础(即基部及其附近的根)来看,基础向左伸展的,树干宜稍左倾,重心才能稳固;基础向右伸展的,则相反。斜干式的,不论斜40°一50°或70°一80°,均以不致倒伏为限,但也要看基础。双斜干的,还要兼顾结构,有时其中—干几乎要倾倒,但因结构紧而取得均衡,就又显得稳固了。悬崖式,倒悬则如挂钩,平悬则如匙状,插入崖壁,仍然有稳固之感(图1、2)。伏式、卧式基部和主干下端需从土里向上生,然后向左或右弯曲横生,犹如人伏,其背向上,卧式则如人卧,主干顶端上翘,如品评标准的要求那样,才能是活的树,而不是一段木材平放在土上。不论任何体式,都必须把向人的面(俗称“抱人”的面)朝正入盆。
(2)、假植:除通常作法外,还应注意:假植用盆要大些,宽一、二成即可,有块根的榕树,不要用太深的盆。根窝先蘸由泥与水搅拌而成的泥浆。主根之下要用瓦片抵住,以防主根向深发展。根蔓要舒展,根蔓的间隙应用泥土填密,用抓之能成团、放之能散开的适当湿度的泥土压实,覆盖比审材时所确定的掩土线高2—3厘米。弱的树苗应掩更高。榕树的块根要盖密九成,使它较易成活,并浇透水。每日浇透水一次,喷水一次。清明前假植的适当减少。两、三天后就要渐见阳光;并宜注意避北风。
(3)、假植时期管理方法:及时检查成活情况,旧叶片如在一星期内不脱落,其后即可恢复生活力,一至二个月左右萌新芽。榕树主干截断处,直径2厘米左右的树苗,一般定芽点都能萌芽,每个定芽点可生二、三个;榆树可生三、四个,但在断口处,常常可从生长层全圈发出无数不定芽,甚至根部也会生不定芽;雀梅,槭发出二、三个至四、五个芽,对生;紫薇常常发出一、二个芽,或对生各一。树苗越壮,发芽越多,应该及时选择方向好、较壮的芽留下,其余的芽剪除。但宜慎重,不要剪错,较弱的生长点,剪错了常常不会再发。经过这样剪后,所留的芽生长迅速;不然,所有的芽都生长缓慢而衰弱。个别树苗,生命力很弱,应该生芽之处不生,而不应生芽之处却生少数芽。这种情况,就不必急于把芽剪除,暂时留着让它长大,使它帮助植株成活,促进生根,待植株健康后,就可促进应该生芽之处发芽。这时,须把应该生芽之处向阳,待发芽成枝后,再把不要的枝芽逐步剪除。假如树苗是壮的,同时又在不需发芽之处生了许多芽,而需要发芽之处不生芽,这种情况,除应检查其芽点是否健康外,可逐步剪除不要的芽,使其生长力转移到需要生芽之点。总之,除芽与留芽,都应对不同植株和不同芽点采取不同方法处理。
两个月后,芽生长成枝,每枝开叶一、二十片,榆树等小叶类开叶二、三十片,生长良好,就可施薄肥助长,半个月至一个月施一次,花果类次数宜二、三倍。往后生长就较快。但有时会发现生枝长叶八、九片或十一,二片就停顿不再长了,甚至叶片渐萎缩,个别变黄或脱落,这种情况是树苗尚未生根,呈现半活半死状态,应及时培土,并给足水分,不要避阳光,就可渐苏,如过分避阳光则反致死。但也不宜曝晒,夜间宜置露天,使其受露水滋润。
此后重点是照顾原有主干或主枝,及时调整主干的方向、斜度、曲度,树苗主干的高度,粗细适当的应培育成主枝。不论主干或主枝,都要让它长大到适当粗度才剪裁,因为剪了,生长就会暂时停顿,这是不能不注意的。此外,侧枝也应兼顾,让它按照原定计划发展。半年后,侧枝和细枝长得过快的,可用摘芽或剪梢的办法抑制。其他就不要多干涉,让它好好生长。
在假植期间,一个月施肥一次,用发酵过的稀薄的豆水或尿水较好。
假植所需耐间长短,应视植株发展情况酌定。一般发展顺利的半年至一年即可转入培育造型期。如果有必要换盆,则换盆前—日最好不灌水,使泥土完整成团,仅在换盆时,把盆壁泥土剔开,从盆底把植株托出,即可栽入培育盆。
树苗留枝、剪裁、定向方法图解,如图49,50、51、52、53。
图49 “携星伴月”榆树立式盆栽(图7)
未剪裁前的原株这株即图7榆树盆栽的前身。在审材剪裁时就决定留上一枝侧枝作为主枝,剪除原主枝和下一枝强枝。同时留下的侧枝调整稍为直立,其后在树干的左下部和右中部培育强枝,待长粗后剪除,使成两个转角,从而形成美的树干;又相继培育十多枝侧枝而后成形。这是不理想的树苗培育过程。
图50 “阅尽人间春色”榕树立式盆栽(图9)未剪裁前的原株
这株即图9榕树盆栽的前身。在审材时决定把原主枝栽短,同时决定剪除左下、右上两侧枝,其后即培育新主干和主枝;并培育新侧枝而成形。
图51 “虎踞龙盘”榕树曲立式盆栽(图5)未剪裁前的原株
这株即图5榕树曲立式盆栽的前身。它原来是比较杂乱的,强枝和强气根缠满全身,审材剪裁时把所有强枝、强气根全部剪除,仅留原主干,然后继续把主干培养粗大,又培养二侧枝而成形。这株费时较少。
图52 “峭壁游龙”雀梅悬崖式盆栽(图1)
未剪裁前的原株
这株即图1雀梅悬崖式盆栽的前身。在审材剪裁时留存最小的一枝,剪除原主枝和强枝,同时并把植株向左倾倒成悬崖形,然后把最小一枝培育成主枝。仅费一年多时间即成形。这株的成功在于改变坐落。
图53 “出墙红杏”榕树悬崖式盆栽(图30)
未剪裁前的原株
这株即图30榕树悬崖式盆栽的前身。经过剪除原主枝和侧枝后,把植株向右倾倒,并把块根露出盆面作悬崖式,在培育主枝后成形。它也是改变坐落成功的。
四、培育塑造立式、坐式盆栽:树苗假植成活后成为两类树胚:一类枝干比较完好的,其中多数为黄杨、满天星、水杨梅、刺橦、雀梅、紫薇、山柑、山茶、野梨等植株,进入培育造型期后仅需培育侧枝和塑造树冠,经过半年至二、三年就可定形,这类树苗多数不需培育主干。另一类枝干比较不完整的,多数为榕、榆、七里香,建茶、朴树、枫,槭、罗汉松、松、柏、梅等,进入培育造型期后则需培育部分主干和侧枝,—般需经过二,三年甚至十年以上才可定形。现以培育立式盆栽为例。
1.培育主干 盆栽的主干应曲折转弯方有活泼优美的姿势,如过于笔直,则呆板单调。主干尚待培育塑造的,需截干或调整。截干的做法是在新生的上节主干长到适当粗时(一般需半年至一年以上)截短,让它再向上另生新干。调整的做法是在新生的上节主干长粗但尚未变硬之前(一般为四至六个月)用铝线旋扎造成弧度,或用牵引调整方向,适时处理。剪干不宜过急,调整不宜过迟。这些可在操作中随机应变,只要能达到调整的目的即可。扎线三至六个月应解除,勿使铝线陷入枝干;如果解除后方向尚未固定,可换一个新位置再旋扎。每节的长短不必太平均,有的弯、有的曲折,同时需向四面八方转曲。例如,第一节向右后上,第二节向右前上,第三节即最好是向上或向左上,或向左前上,而不宜向后或后右,又要求上节细于下节;不论各节方向如何变化,其总的方向是曲折向上。
由于雀梅,槭培育主干比较难,所以在取材时,必须选择主干顶节比较细的。培育主干的节,有时也可不用裁,而照前述方法培养强侧枝,使其形成一个小的转折而成为节。倘遇主干第一节或第二节过长,但其中略有弯度者,亦可用此法培养。如转折角度不够突出,可继续培养,一次二次之后,则其转折角度可形成,这叫做人工培养转折。这样培育,还可同时使下节树干长粗,补救某一节直径不够粗大的植株。这是运用植物生理而采取的一种特殊办法。
另外,还有一种造密节的方法,就是在植株少年时,一年之中把干裁三、四次,便可形成很多节的姿态。但这样塑造,每节的粗细相差较小。塑造这种树干的屈曲仍然要有总的方向,不可任其乱弯乱曲,虽然每个小节方向不同,但三、五个小节凑起来还是一个方向,这样才可构成姿势。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榕树或其他生长较快的植株,其生长较慢或野生苗如榆、雀梅、槭等就不宜采用。
培养坐式主干同立式主干有两个不同点,一是主干的下节特别粗大,或有较大的屈曲;二是基部和块根与主干下节连结起来,正如人坐或盘膝的形态,其余的方法与立式同。
在培育造型期间,剪裁较粗的枝干,宜用铁线锯,操作方便,操锯时应把植株固定,不可使它动摇。雀梅的锯口常常会焦枯,可用泥土混青苔裹上。假使树干需要雕凿,应考虑植株壮者才可进行,并宜在春天。第一个办法是用木钻把需要削除部分钻去,然后用利刃稍修削。另一个办法是把植株带泥土全团挖出,并用稻草将泥土扎紧,然后施凿,凿后可连稻草栽入盆中,以防泥土散落。
2.侧枝的培育和分布 在培养主干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主干的总高度,还要考虑侧枝分布,每侧枝也要有中心,不论怎样起伏屈曲,它的中心一定要按计划的方向生长,细枝配合中心方向。一侧枝好象一株小树那样,有主次、有动向,而不是象一簇杂乱的枝条。侧枝的培育、分布有下列几个基本原则:
(1)避免上下重叠,应相顾又相让;重叠则影响枝叶生长。但高树形多树冠的,由于高低树冠相距较远,不甚妨碍其生长,个别枝可以重叠。有的侧枝,初生时很弱,可是位置很好,应注意培养,并把附近的侧枝暂时控制,让它优先发展。
(2)侧枝位置宜四向,即向前、后、左、右发展,但向前者不宜正面向人,而应偏左或偏右,这样才能突出植株的主干。两、三侧枝也同样可造四向,使人从四面看去都有立体感。如只向左右伸展就显得平板。
(3)侧枝的位置和数量要服从主干,主干形状矮的,不要多侧枝。一般留二至四枝的,叫少侧枝,五至十枝的,叫多侧枝,一枝的叫单侧枝。
多侧枝就是多树冠。例如十一侧枝、一主枝,可以造九个或十个树冠,有的两侧枝合一个树冠。多侧枝的要在适当位置培养一枝比较粗的作主侧枝,这样树姿才有变化、有神态,而不致平均呆板。一般来说,多侧枝要做到不杂不乱是比较困难的,但布置得好,更有大树风采。少侧枝就是少树冠。例如三侧枝,一主枝,可造五个树冠,因为有的侧枝分枝而形成两个树冠了。少侧枝的也应有粗有细,但差别不一定要太突出。单侧枝,一主枝的,可造两个或三个树冠。至于无侧枝、仅一主枝的,也可造单树冠,但一般应造多屈曲主干,使主干的屈曲来填补空处,就可与树冠配合而不致单调,树形也可成为活泼多变的姿态。也可造两个树冠。
侧枝要有俯有仰,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才能生动。以多侧枝来说,主侧枝仰生才合理,并在主干的中节稍低位置。最小的侧枝应在主干的最下节低处及最上节高处,也可仰生。而中节一般侧枝则可俯生或平生。但最要紧的是不要互相交叉,从正面观望,有条不紊。另外,要有变化,假如侧枝大小一样,或都90°平生,那就是“板”。
少侧枝的布局比较容易。各侧枝要互生,避免对生,对生则如人挑扁担,显得呆“板”。特殊情况下, 对生尚能显得自然,这是其他部分的布局特殊,配合起来才能协调。少侧枝同样可培养主侧枝,也应有俯有仰,才能活泼。
单侧枝的比较好安排。有时某一角落可能较空,可用点缀枝,即用很小的枝,五、七个叶片点缀;也可培养“飞树冠”或“倒生枝”作填补。
培养惊枝。惊枝对植物生长规律来说是特殊形态的枝条,但它对盆栽的造型可以起帮助布局增加美感的作用。这样的枝是可取的,但不要将枝条在树干之间乱缠,造成种种怪模样。不过,培养向下生的惊枝,在第一、二年“大整”(盆栽每年都需要大整一次)时,叶片不要剪得太光,待发新芽后,才把旧叶剪除,以防败死,二年后枝条稳定了,就可和一般枝条同样剪,可是此后又不可使它任意长粗,否则就难看了。
(4)应该生侧枝之处不生侧枝怎么办。这是常常遇到的问题,可用三种方法解决。
促使生枝。春天大整期间,把所有枝条剪得特别短、特别疏,促使植株发芽力比较集中,并在大整前施较浓的速效肥。这种方法用在比较少年、生长比较好的植株,基本上可发芽。
强迫生枝。当树干比较老化、树皮较厚、较瘦、发芽力不强用上法不发芽时,可于春初在主干需要发芽的部位寻找芽点,并在其上面0.5厘米处用细锯锯到生长层稍入木质为止,并把同一侧的侧枝细枝特别剪疏剪短,迫使它萌发力从基部运送到锯伤处受阻,减少向上分散,增强这一萌芽点的力量,并在此前两天施较浓的肥,放在朝南日照较好处所,每日浇足水。这样做,绝大多数植株在二星期后即可发芽。榕、概朴、七里香。罗汉松、梅等树可用此法。
用靠接方法。把小的植株连盆放到这株盆上,用小株的枝条引来做接穗。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扎紧,肯定成活。榕树常常发现不生芽的情况,可是很容易靠接成功。凡可嫁接的树都可用此法。
(5)侧枝过粗、过细怎么办。侧枝在培育过程中,由于发展不平衡,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原来在树苗时期已经较大,这种现象在整个培育过程中都会出现。应采用扶植和抑制办法解决。侧枝由于其生长点较弱和放置位置阳光雨露较差或被它枝所遮盖,很容易造成生长陧(反之则生长较快)。应该一面使其更好地朝阳,把遮盖它的枝叶剪疏剪短,一面把生长过快的侧枝经常剪疏并进行疏叶,使其发育减慢。假使个别侧枝特别大,抑制不住,可采用锯伤或劈枝的办法。锯伤就是在过大的侧枝接近树干之处横锯1/3—l/2以上,断其部分营养。劈枝就是把侧枝较粗之处劈去1/3一l/2以上,并同时把细枝和叶剪疏剪短,这样就完全可以抑制。逐渐达到粗细调和。
3.培育细枝和塑造树冠
(1)培育细枝:在主干一节一节培养上去,侧枝也已大体上分布之后,则需培育细枝和树冠。必须说明,细枝生叶即成树冠,而细枝是侧枝或主枝的分枝,所以,每个树冠的动向,实际上决定于主枝和侧枝,而树冠的形状决定于细枝。树冠大体上分为三种形状:松类平冠,即侧枝横生、冠扁平;柏类球冠,即大侧枝少,小侧枝互相靠紧,合成树冠,而相合的侧枝处在下部者即下垂,故树冠常常呈球状;榆类自然冠,即侧枝多种动向,大体上斜上生和横生居多,树冠形状不一,而独无球冠,只有半球冠。不论何种树冠,塑造时不可剪得死平如理发。
造树冠和细枝工作,是通过大整、小整进行的。在经过多年的整剪后,细枝就渐密又越屈曲,从而形成树冠。
大整、小整的方法是:不论什么植株,不论什么体式,每年都需大整一次。大整的目的在于使树形更美、更苍老。因为每次大整都是留存更美的枝条,剪除较差的枝条,而且屡剪枝条屈曲即越多。在培育造型期;对于将近成形的,或比较健康的植株还可进行小整一次。对不同的树木应在不同的季节用不同的方法整剪。
大整的季节是:凡春天萌芽时间早的树木,如榆、朴、槭、枫等宜在立春前进行;凡春天萌芽较迟较怕寒的树木,如榕、紫薇、水杨梅等应在春分前进行。
大整的方法是:榕、榆、雀梅、枫、槭、七里香、建茶、水杨梅、满天星、紫薇、梅、柘榴等品种,可把树叶及顶芽全部剪光(特别弱的枝条,为了保证让它来春优先发展者除外),而后选留佳枝,剪除劣枝及过长的枝。
罗汉松、松、柏、黄杨、山茶、刺幢等比较不易长大,而且四季长青的品种,则不要把叶剪光,只要把过长、过密和劣枝剪除,并抑制强枝,使植株不致变形即可,使其一年比一年更美。
大整剪叶剪枝后,侧枝偏高偏低或需调整屈曲的,都应同时进行。
小整则较轻度的整形。一般植株都可在秋分,寒露进行,不把叶剪光,着重注意抑制强枝和剪除过长过密的枝。
(2)塑造树冠:盆栽的三种树冠——平冠、球冠、自然冠,其具体塑造方法还是多种多样的,主枝常造成自然半球冠,自然尖冠,侧枝常造成平冠、自然冠、下垂冠、曲冠、长形冠、分展冠等。每侧枝的冠,要象好几个小树冠组成,三三两两,参差而不乱;从侧面看去要有起伏,高低有层次;似齐又不齐,此自然之形态;俯视则有弯曲,细枝有高低,形成不规则的多边状,而不是笔直一枝,平板一片。同一株树的各个树冠形状要多样化,不要千篇一律,由于侧枝有大有小,又有各种动向和形态,所以树冠的大小就相差较大,但全株布局,仍需注意均衡。尖树冠的主枝冠就较小,少侧枝的主枝冠就要大,单侧枝的主枝冠要更大。
4、培养气根、块根和基础 气根,块根是榕树的特性,也是榕树盆栽的独特风味,所以,培养气根,块根对塑造榕树盆栽来说,具有特殊意义。而枫、松即应培养块根和基础。
对气根、块根的培养要有正确的方向与目的,不可使气根又粗又硬,直如竹竿,或打成辫子,或向树干上下缠绕,这是庸俗的做法。一味追求块根多、块根大,不问植株形态能否配合,盲目好奇,也是不好的。
(1)、培养气根:气根宜细、宜少而精,不宜粗、多而乱。气根是榕树的“好气性”和它在枝叶需水量超过树干供水量的情况下生出来的。应利用它的规律进行造型。例如,培养顶节主枝气根,可让枝叶充分茂盛,自生气根。也可辅以人工,除一面使枝叶茂盛外,同时用小水瓶置于植株之旁,用纱布条把水引到培养气根的枝干,使枝干的那一部分经常有水分,即可很快生气根。万一由于植株较弱,仍然不生气根,还可采取刻伤办法,即在需要生气根之点下1毫米,用刀刻伤深至木质部,伤口宽1毫米,其余措施仍如上法,当可生气根。这种方法可在夏天枝叶最茂时进行,气根必附在纱布条向下生。但气根一着土,则甚易长粗,反过来又促使枝叶更茂,成为循环促进生长,所以就宜及时控制枝叶,必要时,即把气根入土部分剪断,切勿让气根长太粗。假如一再控制不住,则把这条气根劈去一半或至全部剪除。如不慎使气根长得过粗,那一段枝条即随着肿大,形如“鹤膝”,极难看。
相反的一种情况是气根的粗细很适当,也不继续长粗,可是在翌年春大整时,细枝和叶全部剪除后,即较细气根很快就因失去作用而自然淘汰。用刻伤方法所生气根更容易枯死。所以,培养这种气根,大整宜在清明至立夏时候进行,因为这时剪去细枝和叶片,很快就萌芽开新叶,气根则不会那么快被淘汰。此外还可采用过渡办法,即大整时在清明前剪掉一部分枝叶,在谷雨后或立夏已长新叶时,再剪其余部分。
培养附着在主干的气根,可以比顶节的气根粗些;可以长期入土并使其与主干混合为一体,增加主干的苍老,增加盆栽的美感,并宜使其自然伸长,在确有凌乱或过多的情况下,可用人工引导或剪除,不宜故意把它旋缠、打辫子,因为这种气根附着在主干,以后就难以补救了。
(2)、培养块根:从山上挖取的榕树实生苗,由于生长条件差,极少数有块根,而苗床培养的实生苗,则多数有块根。有块根的树苗,剪裁后,在假植期和培育造型期的培养方法是:
从山上挖来而有较完整块根的植株,树龄三、四十年,块根形状较好的,入盆时可露出土面六成,这样块根不易变形。
从山上挖来块根严重受伤或形状较难看的,入盆前需用草木灰涂块根伤口,风干(树叶、枝干要喷水),然后入盆,可露出一成甚或全部埋入土内。成活后,应随时注意观察,勿使从基部生根,这样,受伤的块根就可继续生长,并能另生块根。对块根生得难看的,入盆时,可在块根的凸出而又太平整之处放置适当大小的石块抵住,并把泥土适当压紧,使块根其他部分继续生长,而有石块的部分即因受压而不易生长。用这个方法,使块根变形、变美。
苗床取来有块根的树苗,块根形状不好的,亦同上法处理,块根形状好的,即应入土七、八成,使块根继续生长。
凡有块根的植株,切勿经常缺水、大剪或施肥过多,否则,块根就干腐或腐坏。
在培养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块根与树干的配合。多块根的要结得紧,气根要少、要细,体现以块根为主。而块根如山、如石,树干宛若生于石上,则两者不可脱节,否则,不但不增其美,反而庸俗。
(3)、培养基础:树的“基础”好像古代宫殿建筑中大柱下端的柱础,它使植株有稳固感,并增强其美。各种树的基础不大相同,多数由干基部和露出土面的根蔓形成,如松、枫等树。榕树的础,除干基和根蔓外,还有块根,最为多姿多态。一种是树龄高,根蔓露出土面,根粗大、弯弯曲曲,条数不太多,但形似蛟龙;另一种是气根、块根高低盘露盆面;再一种是根蔓如网,布满盆面;又一种是块根三两条,有屈曲,有高低,有粗细,如波浪,亦如蛟龙;还有一种是多块根如卵石布满盆面,或块根如岩石之状等等。在厦门人们对榕树的础要求较严,有础的榕树即品格高,无础即品格低,认为是插枝繁殖的。培养这种础,很需要时间,不可急成。一般来说,20厘米的树苗,需五、七年;30厘米的树苗,需要十多年。
培养的方法是:培养根蔓宜用浅盆,30厘米的植株,可用 5—6厘米左右深的盆。在培育期间,给足营养和水分,使植株茂盛,发育良好,根蔓即盘生盆面。一般说,宜任其自然生长,如太杂乱,才用人工调整。假如用深盆,则根蔓深生,长而分散。块根依上法培养。块根和根蔓多受风日即龟裂,甚苍老。
榆树的础,不象榕树这么多样化,只能培养露根蔓。把其在野生时形成的比较硬直的粗根在培育期适当剪除,使它逐渐换生新根,注意在盆里有意识的放些石块,使生出的新根成弯曲,以后隆起时就比较有姿态。
雀梅根蔓常常很旺盛,泥土掩到哪里,根就从哪里生,粗细交错,多是玲珑屈曲,直象“枯藤”,又弯曲有力,偶尔泥土被水冲去,大半截露出土面,它仍然生长很好,所以,雀梅的础比榆树容易培养。只要在培育期暂时把根蔓用土盖密,半年至一年成活后,就可换盆,根蔓露出土面,把交杂的根调整,把多余的根剪除,就具有天然美态。
松、枫种浅盆,二十年左右,根蔓不但粗而隆起,而且结成块状。日本善用浅盆把枫树、黑松根蔓培养成块状,在深 2—3厘米,长33厘米的盆,根块结满盆面。我国苏杭作风,即善用深盆把梅、榆、雀梅等树的基部高高地露出盆面,仅让二、三条粗根入土,使基部如悬空中。香港作风即善用4—5厘米浅盆培养黑松根块隆出土面。厦门作风善用4—5厘米浅盆培养榕树块根、根蔓和气根隆出盆面。各种作风培育根蔓目的都是在于显示盆栽苍老、稳固,而厦门等地所培养的形态较近似自然树,较有现实感。
5、减少植株休眠 各种植物大都有休眠期,一般来说,多在冬季。常绿树木表现为发育停顿,落叶树木表现为落叶,这是它们的共同性。但个别植株偶然有特殊地、破例地休眠,这是特殊性。这两种休眠都足以使培育塑造中的植株成形减慢。为了让植株迅速成形,可用人工减少休眠或不休眠。
常绿树如榕、松、柏、黄杨、刺橦等树,可在冬至前进行小整,减少枝叶,同时施用适量速效肥料,给足水,提高温度,这样它就象人喝了浓茶,清醒起来,继续发新叶长新枝了。
落叶树如榆、槭、柘榴等(除水杨梅、紫薇外)可在立冬前进行小整,也照样施肥,提高温度,可变成不落叶或少落叶。水杨梅,紫薇可提高温度,给足水,使之缩短落叶期。
对于个别树木特殊休眠现象,例如榕、榆都曾在秋季发现休眠,其时间可长达二、三个月以上,也可采取上述方法把它“促醒”,它就继续生长。北方气候较冷,可用温室调节温度。
五、培育塑造其他各式盆栽
1、培育塑造双干式盆栽 双干树形有同一个基部两枝主干,或两株靠拢合植,又有同一个主干分成双干者;其体式有斜式,也有立式。
双干的树苗培育造型,关键在于两个主干的互相配合。一般来说,两主干,最好是有主次;正主干应比副主干粗、高;正主干势宜大方泼辣,但在与副主干靠近之处仍宜作照顾之势,而副主干则宜较细、低,其势宜偏,宜让。换句话说,主干要挺,要接受副主干的靠拢,伸展较高的枝条,宜避免遮盖副主干;而副主干则宜向主干靠拢,并避免被遮盖。同时。两干下节之间,不宜有互相干涉的侧枝。其余如主枝、侧枝的塑造方法都与单主干相同,但要求不那么高。这样塑造就自尔成局。双斜干需特别注意均衡问题,如图54的结构也很成功。
2、培育塑造悬崖式盆栽
(1)、悬崖式树木的生长规律:悬崖峭壁的树形是随着崖的不同坡度和形成悬崖树的时间长短而有所不同的。主要区别是,倒挂悬崖式:由于峭壁与地平面一般形成70°一90°的陡壁,甚至峭壁上端向外突,所以树形多向崖外并向下俯冲,又因树下的土石塌方,致使树根在崖上,而枝干则倒悬,久之,这种树形就成为干向下垂而枝梢上翘,我们称为斜悬及倒挂悬崖式。平悬崖式:一般悬崖的树形,树干与地平面形成平行或稍斜向上;或生在稍缓的崖壁上且阳光雨露条件较好之处,主干一出崖就上翘的,我们称为平悬崖式。俯曲悬崖式:有一种生在崖壁凹入处,树干先是向上生,又转向外生。所以,其干成曲尺状。
图54 双斜干的塑造
(2)、悬崖式盆栽的塑造:塑造悬崖式,更加必须拜自然为师,以山野间的悬崖树为蓝本,切勿闭门造车。一般要在盆面配石,作为崖壁,则神态逼真,不要求有基础,主干的第一、二节也不一定很粗。总的要有向外伸或俯冲之势,有悬空的神态,而不要慢步不前。这是悬崖式和立式不同之处,也是悬崖式盆栽好坏的重要标志。
塑造倒挂悬崖式,其形应如瀑布,下端如水冲击岩石向上溅。中段可有若干细枝叶。但不要在未下悬或下悬中先有粗枝上翘,那样,向下冲力就受阻,就没有神态;而且其主干不久就会因被中途闯出灼粗枝所取代,致使树变形。
塑造平悬式,树梢更应上翘。这种树形,由于显得出崖后就见露天,生长条件较好,树势较旺盛,露天部分侧枝可稍多。
塑造悬崖双干,一般以造成两干交叉较好。副干必须较细,而交叉之处都不宜有侧枝,才不致杂乱。
悬崖式一般不必大弯大曲,总的趋势应向外伸,同时斜度应适当,长度宜适可而止。同一株树,倾斜度,长度摆布得好就有神:反之,则无气无力。
花果类也可培育悬崖式,开花结果更有别致风味,但果木类塑造悬崖式不易结果,因为果树向下生,发育就受影响。
3、培育塑造伏式、卧式、合植式盆栽 对卧式、伏式树势的要求,除前面已经说过基部必须向下扎、主枝必须向上翘外,主枝上翘的长度不要太长,以免失去伏式、卧式的形态,否则就无神。
合植式的艺术技巧在于布局,以三、五、七株为适宜,如株数更多,就应分二、三组,以避免杂乱。数株之间仍然要有主次,主要一株宜最粗最高,次要一株以及其他各株之间的大小都应有差别。其摆布,最大一株应植于盆的偏左一边或偏右一边,不宜植于盆中。次要的一株可离最大一株远些,其第三株可与最大一株靠拢,也可与次要一株靠拢,其第四、五至七株即可分别搭配,使全局成为两组结合体。也有分成三组者,各组间仍要相呼应。
4、塑造折枝式和最小型盆栽。折枝式是盆栽的始祖形式,早在未有盆栽之前,人们由于爱花、戴花,进而把较美的花折枝插在瓶里,这就是折枝式。其后才发展成为盆栽。所以,折枝式不拘立式、斜干、悬崖,它的特点是一株如一枝而生姿态。不要求有基础,也不一定要求粗干,只要求“迎霜绒花香更浓”或“潇洒出尘文士风”。折枝式适宜于木本花卉类植株,尤以梅、桃、李、杏、山柑、野梨等为适宜,培植容易,一年,半年就可成局。现在只能看作是盆栽的“客串”体式。
图55 折枝式盆栽的塑造
另有一种最小型盆栽,它的塑造方法很象画家的写意画法,用很简单的几笔写出有声有色有神的树。最小型树不可能用大型、中型那样布局方法,枝条不能多,只能三、两枝,数十个叶片,仿佛间几个叶片就是一个树冠,三、两枝的结构就是一株大树。用这样的手法塑造出大树的意境,这也是另一种格调。培养省时,放置方便。
六、定型期的管理
1、鉴定 树苗通过一年、半年至六、七年培育塑造成形后,要把盆栽当作他人作品反复用品评原则鉴定,要看透皮肉,看入骨髓,看出神态,也可请他人品评,还可拍成照片进行观察。有的盆栽看实物觉得还好,拍照起来就露出缺点;有缺点就纠正、调整或“补课”。必要时再放到较大的盆补课,务求其精。作者曾把个别植株三上三下而后成者,成功之后,兴趣倍浓。”一艺之成,必竭苦功。”
2、管理 定型之后,进入欣赏阶段,但盆栽还要继续变化。因此,不能放松管理,而是要让它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对于非花果类,进入定型期就换更小更浅的盆(此后就不主张常换盆),减少其营养面积.减少水分,一般情况可减去浇水次数的1/3—1/4,仍旧放在与培育期同样的阳光、空气和温度处,并经常注意摘芯、疏枝,细芽展三个叶片以上就摘芯,细枝和较密叶片或萌发新侧枝要及时剪除,特别注意,在任何不适当地方生壮芽、强枝都要随时剪除。原则上不要施肥。这样控制,植株的新陈代谢减慢,仅枝干的粗度和高度相应扩大些,只见其渐老,不见其长大。对于生活力特别强植株,在定型期仍然繁茂,用前一个方法控制不住者,倘若过分限水,往往导致落叶或失枝,可仍旧用培养期的盆和同样的供水,使它照原形比例长大,由于植物总是向上生长的,所以高度必须控制适当。假如发新侧枝,其位置比某一旧侧枝更好,就可以培育让它代替旧侧枝或增加侧枝。其他局部也这样处理。对于花果类盆栽,凡是从新枝末梢着花的,着花时常常枝条已经抽得很长,应在着花前一、二个月把枝条剪短,使其生新枝,这样花枝就可较短了。如紫薇就应这样做。结果类盆栽在着花前不可把枝普遍剪短,只宜剪个别长得难看的枝,以免无果。
七、培育小叶:要让盆栽长小叶,需在植株定型之后进行,因为在培育造型期间,需要培育枝干,要让枝干充分长大,不宜塑造小叶。管理的措施是:
1、缩小植株的营养面积 即在植株定型之后,换用较浅较小的盆,用比较瘦的土,给足阳光和充分通风,浇水同定型管理期差不多,榕树可更少。
2、及时摘芽,促使分枝 越分枝,枝越细。榕树、刺橦、紫薇、朴树每发二、三叶;榆树、雀梅每发五、六叶就要把芽摘掉。这样,新发的叶就越小。紫薇由于在枝梢着花,为让它开花,不用摘芽方法,而在立夏前后把春天发的枝剪短,使生新枝,并可分枝,新叶也较小。
用这个方法,榕树的叶可从10厘米缩小到1厘米;紫薇可从14厘米缩小到2.5厘米;榆树、雀梅可从3.5厘米缩小到1厘米。针叶类也可缩短。
此外,榕树还可塑造羊蹄甲形叶。方法是把小型榕树盆栽萌发中的芽,用指甲摘去一半,则发出来的一、二、三叶形如羊蹄甲,而叶沿仍鲜绿,不枯不黄。待发第四叶时,即全芽摘除,使其分枝,然后再如上法摘去一半,再发的叶,又形如羊蹄甲。
八、盆栽的大小型
盆栽是供观赏的园林艺术品,它最大者必须是可纳之于盆盎,最小者必须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使人们观赏时有置身于山林之间的佳趣,这才有盆栽的实际意义。反之,如果不能具备这些实际意义,则失其价值。
考前人论述,有以“列几案者为第—”,有以“列庭榭者为佳”。但不外乎三种类型:大型者1米左右,如元李仕钊《偃松图》,明仇英的《金谷图》里的盆栽等,都是列庭榭者的标准;中型者为60厘米左右,如明文震亨主张的“高不过二尺,短不过尺许”,这是既可列几案,又可列庭榭者的标准;小型者如屠隆主张“高可盈尺,本大如臂”,这是列几案者的标准。虽然各有偏好,但却是各有其实用之处,因其陈列处所不同而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爱好盆栽者众,而住宅条件有所限制,因而在小型盆栽之中产生最小型者,大仅12—16厘米。其佳者尚能具有艺术工力,表达大树的风味,保留盆栽的格调,尚属可观。但七十年代,从最小型发展为微型,大仅 3—7厘米,有好奇者,引为奇观,一时颇为流行。但由于盆树太小,不可能具备盆栽应有的树干,主枝、侧枝、树冠等部分,塑造出来,眉目不清,令人只见绿绿一小簇而已,殊欠盆栽的实际意义,谈不上什么观赏价值。这种好奇的趋向,是盆栽畸形的发展,无甚可取也。对盆栽艺术之道,庶无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