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烈山区有13万亩山场,野生酸枣资源丰富,1994年林业技术人员利用当地乡土枣树,通过筛选、嫁接、培育出适合本地生长的黄营灵枣,注册了“郁翠林”商标。2002年以来,烈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等重点工程,发展枣树1.3万亩,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近年来,由于受气候、环境、人为活动的影响,灵枣基地不断发生枣疯病。通过不断观察、实验、总结,对淮北地区枣疯病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摸索出一些综合防治方法,对防治枣疯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枣疯病的发生危害
枣疯病,又叫扫帚病、丛枝病,也称公枣树,这种病害是枣树的癌症,对于枣园来说是一种毁灭性质的病害。我国很多种植枣树的地区都有这种病害的发生,像河南、河北等地区非常严重,淮北地区也时有发生。一般病害产生的几率在5%左右,严重的超过30%,甚至全园毁灭,对枣树的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这几年发生枣疯病的地区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给果农带来了经济上的影响,所以需要清楚认识枣疯病,找出合理预防枣疯病的方法,从而提升果农的经济效益。
(一)、枣疯病的病原和症状
1、枣疯病的病原
枣疯病由类菌质体和病毒混合感染危害引起的,它的病原体就是植原体,存在于病株的叶脉内。病原寄生在植物中、昆虫的身体中。这种植原体对四环素族抗生素非常的敏感,但是对青霉素这类的抗生素不是很敏感。
2、枣疯病的症状
在发生枣疯病的时候,前期疯狂的抽生枝条,不结果,一般症状会出现在分枝上,然后向全树扩展,外围枝或者是有很多营养的根部会有比较明显的症状,有时候整棵树都发病。枣树和酸枣树很容易感染枣疯病,在开花之后症状会非常的明显,染病的枝条会产生很多顶芽和腋芽,然后形成丛生枝,并且在萌芽枝上的芽也会持续长出。丛生枝的枝条比较细,节间很短,长出的叶子也很小,叶片黄化,在冬季的时候也不落,发病较晚的枝条上也可以结出果实,但是果实颜色不是很整齐,还有一些绿斑,果实上面会有一些地方凸起来,果实畸形,有些生病的果实可能会变成黑色然后脱落。对于生病的树枝来说,上面的叶子会有颜色不一样的斑点。幼树在染病之后可能一到三年就会死去,大树一般需要四至六年。
(二)、发病的条件和危害
2002年以前,烈山区枣疯病只是零星出现,2002年实施工程造林后,大面积由外地引进冬枣、梨枣等,枣园面积扩大,枣疯病的发生危害逐年严重,有的地块病株率达到80%以上,有的枣园全园毁灭。
1、枣树品种不同的抗病性也不一样,发病的条件需要结合枣树抗病性来断定。外来枣树及一些靠自生根蘖苗培育成株的枣树病情发展快。据调查,2002年古饶镇从外地引进枣树品种易感病,病株率达到80%以上,有的枣园达到100%。本地的黄营灵枣,病株率达到3%~5%。
2、通过带病苗木,带病的接穗、未消毒的嫁接工具嫁接传播。
3、枣园管理的水平粗放,病虫防治不力,不怎么管理枣园,杂草丛生,树势衰弱,就很容易发生。通过对比,管理精细枣园,发病率低。
4、枣园间作芝麻、豆类等农作物,枣园周围栽种松柏树、桑树、泡桐、构树等。为枣疯病的传毒昆虫叶蝉提供越冬场所和丰富的寄主植物,使枣园发病。2009年~2015年,淮北市烈山区实施东部石质山场荒山绿化工程,在石质山上栽植侧柏、刺槐等乡土树种,与枣园距离不等,通过调查对比,距离枣园200米范围以内,栽植松柏树、桑树、泡桐、构树等,枣疯病发病率达到30%左右;枣园200米以外栽植松柏树、桑树、泡桐、构树等枣疯病发病率达到5%左右。
5、媒介昆虫叶蝉虫口基数大,从而导致有枣园大面积发生枣疯病。
6、选择在地势比较高,并且靠近山坡,土壤瘠薄、立地条件差,肥水条件差的地点建园,会导致枣园中枣树的树势衰弱、生长质量不高,从而提升发病几率。
7、枣园偏施以氮肥为主碳酸氢铵等,水肥管理措施不当,片面追求产量,很容易使枣树营养失衡,树体的抗病能力降低,从而易感病。根据对枣树种植户调查,宋疃镇黄营村沈文同(枣树种植大户)种植枣树500亩,枣园管理精细,标准化管理,施用农家肥及有机肥,枣园枣疯病发病率低于3%。古饶镇赵集村另外3户,枣树种植面积小,管理粗放,偏施氮肥为主碳酸氢铵等化学肥料,枣疯病发病率达到30%,甚至更严重。
二、淮北地区枣疯病综合防治方法
枣疯病是枣树的癌症,对发展枣树产业影响很大,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枣疯病的危害和造成的严重损失,认真总结经验及教训,科学防控,综合施策,把枣疯病发病率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一)、保证苗木质量
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1.3万亩黄营灵枣,是淮北市石榴、苹果、灵枣三大经济林产业之一,烈山区烈山镇8万亩、古饶镇3万亩山场,都适合发展经济林枣产业,因此,扩大枣树种植规模、发展本地枣品种,应从育苗质量抓起。
1、选择本地抗病性强的黄营灵枣乡土品种育苗。
2、选择无病地块建园育苗,使用无病根蘖苗繁殖,无病优质接穗嫁接育苗。
3、建立无病育苗基地,加强优质种苗统一管理和调配,保证新建枣园种苗无病。
4、对引进苗木(尽量少引进,或者不引进)严格检疫,杜绝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新建的枣园要选择远离枣疯病病发生严重的地区,防止附近的带病昆虫传播。
2、在枣园的200米以内,不要种植桑树、柏树等树木,并且在果园中不要间作芝麻、豆类传播病害昆虫的寄主植物。
3、割除枣园灌木及杂草,减少虫媒滋生场所,及时施药,杀灭各种害虫。
4、嫁接工具及时消毒。
(三)、杀灭传播源
1、打破叶蝉类昆虫的生长环境。将枣园及周围的杂草及寄主植物清除干净,减轻枣疯病的出现和传播。
2、杀灭媒介昆虫。在每年春季叶蝉由松柏树向枣树迁飞之前,秋季叶蝉由枣园向松柏树迁飞越冬时,对枣园附近松柏等树木,喷洒1000~1500倍杀灭菊酯等杀虫剂,降低叶蝉的虫口密度,杀灭传播源,减少枣疯病的危害。
(四)、提高管理水平
1、加强枣园的标准化管理,科学修剪、除草、施肥、浇水,给枣树增加丰富的农家肥、复合肥、有机肥,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的肥力,从而提升枣树的营养,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
2、改善树体营养水平,合理挂果,不片面追求产量,从而提高枣树的抗病能力。
3、及时清除病树。在生长季节,查找病树,建议只要枣树发生枣疯病,应当及时连根清除烧毁,并对土壤消毒。
(五)、加强枣疯病防治
1、枣疯病物理疗法。在冬季采用物理疗法治疗枣疯病,治愈率可达60%以上,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冬季治疗枣疯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树上、根部一起治,要干净彻底、不留后患,千万不要只治上部,不治根部。
(1)树上环锯。在落叶后至发芽前,从地面以上20~30厘米开始,每隔15~20厘米,用手据在主干上最少锯3环,锯口深达木质部,把皮层锯透,但又不能伤害形成层,可把枣疯病菌控制在锯口以上的局部枝条内,阻止病菌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至根部。发病重的枣树可适当增加环数。对于轻病树,主干环锯与锯病枝相结合,一般治愈率可达60%~70%。
(2)根部环锯。发病严重枣树,必须配合根部环锯或断根才能有较好效果。剪口应在病枝以下的健康部位,将病枝从基部锯除,即使小枝发病,也要锯掉下边大的枝干,对病势严重的植株,要及早铲除病根及根蘖苗,并将病枝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传播。一是主根环锯。挖开树基土层,露出主根,在主根基部进行环锯,要求与主干环锯相同。对发病较为严重的,在环锯主根的同时,还要切断与疯病枝同一方位的侧根;二是断根。断根是治疗枣树疯病的关键。挖开根周围土层,露出侧根,而后从侧根基部切断,就可以清除在病根中越冬的类菌质体,随后浇水施肥,促进树势恢复。
2、开展群防群治。
枣疯病危害重,防治难度大,因此,地方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开展枣疯病防治技术培训,深入一线,普及枣疯病防治基本知识,提高果农的自我防范意识及防范能力,进行群防群治。
3、化学防治。
(1)枣树病虫害防治。叶蝉每年发生十数代不等,世代重叠严重,可以卵、成虫在植物皮缝、杂草及土缝中越冬,次年气温回升后,便开始活动,适宜气温为20℃~30℃,北方多在5~6月份开始。气温高、天气阴湿有利于其发生危害。因此,淮北地区在春季萌芽前喷棚园清1000倍液,3月下旬喷多茵灵800倍液,5月中旬果期使用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6月使用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7月份使用戊唑醇2000倍液,对叶蝉及其他病虫害进行防治,效果很好。
(2)枣疯病灌药防治。4月份萌芽前,在病枝同侧树干凿2~3个孔,深达木质部,将薄荷冰50克,龙骨粉100克,铜绿50克研磨成细粉,混均后送入孔内,每孔3克,再用木楔钉紧,用泥封严,杀死病原体。
结束语
总之,在发生枣疯病的时候,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肯定会给果农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让果农在选择苗木和建园地点时早作预防,使用合理的方式杜绝枣疯病的发生,减轻枣疯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