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斑子乌桕

2021-10-02 17:143900佚名苗木

斑子乌桕    拉丁学名:SapiumatrobadiomaculatumMetc.    别称:斑籽乌桕、三念子、小桕木、小乌桕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锦葵目    科:大戟科    属:乌桕属    种:斑子乌桕    分布区域: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南省、广西自治区    海拔区间:400-1200    是否中国特有:是    是否引种栽培:非人工引种栽培    中国植物志:44(3):023    命名来源:植物分类学报

斑子乌桕是灌木,高1-3米,各部均无毛;枝纤弱,小枝具强纵棱。叶互生,分布于福建(寿宁、崇安、泰宁)、江西(高安、赣县、上饶、崇义)、湖南南部和广东北部。生于路旁、山坡疏林或山顶灌丛中。

一、斑子乌桕的形态特征

斑子乌桕灌木,高1-3米,各部均无毛;枝纤弱,小枝具强纵棱。叶互生,纸质,叶片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2.5厘米,极稀有长达9厘米、宽达3厘米者,顶端短尖至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背面近边缘处和最下1对侧脉上有圆形的腺体;中脉两面微凸起而背面略粗,侧脉约7对,柔弱,弧形上升,离缘0.5-2.5毫米弯拱连接,网状脉不明显;叶柄纤细,两侧薄,呈狭翅状,长5-14毫米,顶端2腺体;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长3-5毫米,易脱落。斑子乌桕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长2-4厘米的总状花序,雌花序1-2朵生于花序轴基部,雄花多数生于花序轴上部,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花梗丝状,长1-2毫米,通常中央1朵的花梗较长;苞片卵形至披针形,长0.5-2毫米,顶端短尖至渐尖,边缘有疏齿,基部两侧各具1肾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有花2-3朵;花萼杯状,3裂,裂片阔卵形,有细齿;雄蕊2-3枚,花药球形,花丝极短。雌花:花梗较粗壮,长3-5毫米,苞片3,中间1片披针形,长约2毫米,两侧的较小,狭卵形,长约1毫米,背面于边缘上各具1腺体;萼片3,卵形,长约1.5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钝;子房近球形,直径约3毫米,平滑,花柱短,柱头3,外卷。蒴果三棱状球形,直径约1厘米,分果爿木质,脱落后无宿存中轴;种子球形,直径约5毫米,无蜡质的假种皮,有雅致的深褐色斑纹。花期3-5月。

二、斑子乌桕的生长环境

斑子乌桕生于路旁、山坡疏林或山顶灌丛中。

三、斑子乌桕的分布范围

斑子乌桕分布于福建(寿宁、崇安、泰宁)江西(高安、赣县、上饶、崇义)、湖南南部和广东北部。

四、乌桕属

斑子乌桕、浆果乌桕、桂林乌桕、山乌桕、异序乌桕、白木乌桕、多果乌桕、圆叶乌桕、乌桕。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