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榕 拉丁学名:FicusneriifoliaJ.E.Sm.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荨麻目 科:桑科 亚科:波罗蜜亚科 族:榕族 属:榕属 亚属:无花果亚属 组:无花果组 亚组:无花果亚组 种:森林榕 保护级别:易危(IUCN标准) 中文学名:森林榕 系:蔓榕系 亚系:蔓榕亚系。
森林榕(学名:Ficusneriifolia)为桑科榕属的植物。分布在锡金、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1,700米至2,5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谷或山坡阔叶林中,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一、森林榕的形态特征
森林榕是小乔木,高达15米,树皮深灰色,平滑;小枝绿色黑浅绿色;叶迹和托叶环痕明显。叶薄革质,无毛,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两侧微不相等,长8-18厘米,宽3-6.5厘米,全缘,两面绿色,表面光滑,背面密生点状钟乳体,先端渐尖为尾状,基部楔形至圆形,基生侧脉极短,侧脉7-15对,与主脉略成直角,至边缘连结向上,网脉网结与侧脉平行;叶柄长1-4厘米;托叶披针形,无毛。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落叶小枝叶腋,球形,直径8-10毫米,无总梗,果皮厚,内壁无刚毛,石细胞丰富,顶部脐状,基生苞片3,卵圆形,近基部合生;雄花具柄,多数,花被片3-4,卵状披针形,雄蕊2-3枚;瘿花少数,子房卵圆形,花柱短,近侧生;雌花及中性花,花被片3-4,子房球形,花柱细长。瘦果光滑。花果期10月至翌年4月。
二、森林榕的生长环境
森林榕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中,阔叶林中,山谷林下,山坡河边林中,山坡阔叶林中,山坡林中。
三、森林榕的分布范围
森林榕产自西藏东南部(墨脱、察隅)及云南(漾濞、景东、龙陵、腾冲、福贡、贡山)。生于海拔(1200-)1700-2500米平原、山谷、山坡阔叶林中。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阿萨姆)也有。
四、森林榕的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五、变种
1、薄果森林榕(变种)(西藏植物名录)
榕果卵圆形,直径8-10毫米,果皮薄,无石细胞,总梗极短,叶椭圆状卵形,基部狭楔形。
产云南西部、西南部等地,海拔(1400-)1550-2450(-3200)米。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缅甸也有。
2、薄叶森林榕(变种)(西藏植物名录)
榕果近球形,果皮厚,有或无石细胞;总梗长4-6毫米。
产云南西南部(凤庆)及西藏东南部,海拔在1500米以上至2350米阔叶林中。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有分布。
3、棒果森林榕(变种)(西藏植物名录)
榕果圆柱状棒形,长10-12毫米,具总梗;叶卵状披针形。
产云南南部(景东、西双版纳)、西部(腾冲、德宏自治洲),西藏东南部(墨脱),海拔1700-2500(-2900)米阔叶林中。锡金、印度东北部啊萨姆)、缅甸有分布。
六、榕属
(一)、无花果亚属
1、无花果组:纸叶榕、平塘榕、红茎榕、黄毛榕、金毛榕、粗叶榕、极简榕、无花果、石榕树、地果、沙坝榕、缘毛榕、大明山榕、矮小天仙果、线尾榕、台湾榕、扶绥榕、冠毛榕、异叶榕、壶托榕、森林榕、青藤公、卵叶榕、琴叶榕、蔓榕、舶梨榕、乳源榕、竹叶榕、滨榕、楔叶榕、波缘榕、越橘叶蔓榕、变叶榕、尖叶榕、棒果榕。
2、橙黄榕组:橙黄榕。
3、大果榕组:大果榕、苹果榕、杂色榕、北碚榕。
4、薜荔榕组:藤榕、定安榕、广西榕、贵州榕、那坡榕、多脉榕、褐叶榕、薜荔、匍茎榕、云南榕、光叶榕、羊乳榕、毛果榕。
5、岩木瓜组:岩木瓜。
6、糙叶榕组:尾叶榕、斜叶榕、岛榕、假斜叶榕、平枝榕、鸡嗉子榕、菲律宾榕、糙毛榕、糙叶榕、钩毛榕、歪叶榕、山榕。
7、对叶榕组:肉托榕、黄果榕、水同木、对叶榕、稜果榕。
(二)、白肉榕亚属
1、白肉榕组:九丁榕、绿岛榕、硬皮榕、白肉榕。
(三)、聚果榕亚属:聚果榕。
(四)、榕亚属
1、环纹榕组:垂叶榕、劲直榕、钝叶榕、榕树、高山榕、枕果榕、球果山榕、环纹榕、大叶水榕、豆果榕、瘤枝榕。
2、心叶榕组:心叶榕。
3、印度榕组:印度榕。
4、榕组:大叶赤榕、绿黄葛树、大青树、直脉榕、菩提树、雅榕、华丽榕、曲枝榕、龙州榕。
以上物种均分布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