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地涌金莲

2021-12-05 21:1014750佚名花木

地涌金莲    别名:千瓣莲花、地金莲、不倒金钢    拉丁学名:Musellalasiocarpa(Franch.)C.Y.WuexH.W.Li    二名法:Musellalasiocarp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芭蕉目    科:芭蕉科    亚科:芭蕉亚科    属:地涌金莲属    种:地涌金莲    分布区域:原产中国云南西北部金沙江干热河谷。

地涌金莲,拉丁学名(Musellalasiocarpa(Franch.)C.Y.WuexH.W.Li)原产中国云南,为中国特产花卉

假茎的叶腋处为真正的小花朵,清香、娇嫩,黄绿相间,更添一份精巧的美丽,花期长达半年之久。

地涌金莲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也是傣族文学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云南民间还利用其茎汁解酒、解毒,制作止血药物,现北京植物园热带温室已引种栽培这一美丽的植物。

一、地涌金莲的形态特性

地涌金莲植株丛生,具水平向根状茎。假茎矮小,高不及60厘米,基径约15厘米,基部有宿存的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达0.5米,宽约20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有白粉。

地涌金莲花序直立,直接生于假茎上,密集如球穗状,长20-25厘米,苞片干膜质,黄色或淡黄色,有花2列,每列4-5花;合生花被片卵状长圆形,先端具5(3+2)齿裂,离生花被片先端微凹,凹陷处具短尖头。

地涌金莲浆果三棱状卵形,长约3厘米,直径约2.5厘米,外面密被硬毛,果内具多数种子;种子大,扁球形,宽6-7毫米,黑褐色或褐色,光滑,腹面有大而白色的种脐。

二、地涌金莲的生长习性

地涌金莲喜光植物喜光照充足,喜温暖,在0℃以下低温,地上部分会受冻。喜肥沃、疏松土壤。易移栽。多生于山间坡地或栽于庭园内;海拔1500-2500米。

三、地涌金莲的产地分布

地涌金莲原产中国云南省,四川省也有分布,系中国特产花卉。地涌金莲在西双版纳栽培得尤其多,北方地区只宜盆栽。

四、地涌金莲的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地涌金莲以分株繁殖为主,于早春或秋季,把根部分蘖长成的小株带上匍匐茎,从母株上切下另行种植,也可播种繁殖。

2、田间管理

南方温暖地区常露地栽培,春秋季分株栽植后需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旱季要适当浇水,雨季需及时排水。

早春和秋末在植株周围开沟施腐熟有机肥,并在假茎基部培以肥土,旺盛生长期适量追肥,可促进生长开花。花后地上部假茎逐渐枯死,应及时将其砍掉,以利翌年再发;寒冷地区宜在温室内栽培,越冬温度应不低于1℃。

3、病虫防治

北方室内栽培,如通风不畅,易遭介壳虫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五、地涌金莲的主要价值

1、园林价值

地涌金莲开花时犹如涌出地面的金色莲花,景观十分壮丽,庭园中适于窗前、墙隅、假山石旁配植或成片种植,也适合盆栽观赏。

2、药用价值

地涌金莲花可入药,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治白带、红崩及大肠下血。茎汁用于解酒及草乌中毒。

六、地涌金莲的植物文化

地涌金莲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也是傣族文学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

举报
收藏 0
地涌金莲的养殖方法与作用用途
地涌金莲(学名:Musella lasiocarpa)为芭蕉科地涌金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千瓣莲花、地金莲、不倒金钢,观赏蕉的一种,为芭蕉科地涌金莲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云南省中部至西部。于西元1996年引进台湾,

0评论2019-09-18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