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皮蝽 学名:ErthesinafulloThunberg 类属:半翅目
麻皮蝽分布与危害:麻皮蝽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许多省区;另几于口本和东南亚各国。
麻皮蝽为害对象:油菜草莓苹果葡萄
麻皮蝽形态特征:麻皮蝽成虫 体长18~24.5mm,宽8~11.5mm,体稍宽大,密布黑色点刻,背部棕黑褐色,由头端至小盾片中部具1条黄白色或黄色细纵脊;前胸背板、小盾片、前翅革质部布有不规则细碎黄色凸起斑纹;腹部侧接缘节间具小黄斑;前翅膜质部黑色。头部稍狭长,前尖,侧叶和中叶近等长,头两侧有黄白色细脊边。复眼黑色。触角5节,黑色,丝状,第5节基部1/3淡黄白或黄色。喙4节,淡黄色,末节黑色,喙缝暗褐色。足基节间褐黑色,跗节端部黑褐色,具1对爪。
麻皮蝽卵 近鼓状,顶端具盖,周缘有齿,灰白色,不规则块状,数粒或数十粒粘在一起。
麻皮蝽若虫 老熟若虫与成虫相似,体红褐或黑褐色,头端至小盾片具1条黄色或微现黄红色细纵线。触角4节,黑色,第4节基部黄白色。前胸背板、小盾片、翅芽暗黑褐色。前胸背板中部具4个横排淡红色斑点,内侧2个稍大,小盾片两侧角各具淡红色稍大斑点1个,与前胸背板内侧的2个排成梯形。足黑色。腹部背面中央具纵裂暗色大斑3个,每个斑上有横排淡红色臭腺孔2个。
麻皮蝽的发生规律:年生1代,以成虫于草丛或树洞、树皮裂缝及枯枝落叶下及墙缝、屋檐下越冬,翌春草莓或果树发芽后开始活动,5~7月交配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卵期约10多天,5月中下旬可见初孵若虫,7~8月羽化为成虫为害至深秋,10月开始越冬。成虫飞行力强,喜在草莓或树体上部活动,有假死性,受惊扰时分泌臭液。
麻皮蝽 拉丁学名:Erthesinafullo(Thunberg) 别称:麻皮蝽、黄斑蝽、麻蝽象、麻纹蝽、臭大姐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半翅目 亚目:异翅亚目 科:蝽科 属:麻皮蝽属 种:麻皮蝽 总科:蝽总科 分布区域:中国、日本、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及安达曼群岛。
麻皮蝽属于半翅目,蝽科的一种昆虫。分布于中国的内蒙古、辽宁,陕西、四川、云南,广东、海南,沿海各地及台湾,黄河以南密度较大;寄主有苹果、枣、沙果、李、山楂、梅、桃、杏、石榴、柿、海棠、板栗、龙眼、柑橘、杨、柳、榆等及林木植物。刺吸枝干、茎、叶及果实汁液,枝干出现干枯枝条;茎、叶受害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提前脱落;果实被害后,出现畸型或猴头果,被害部位常木栓化,失去食用价值,对产量及品质有很大损失。
一、麻皮蝽的简介
麻皮蝽Erthesinafullothunberg,别名黄斑蝽、臭屁虫、臭大姐,半翅目昆虫。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许多省及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二、麻皮蝽的形态特征
1、麻皮蝽成虫:麻皮蝽体长20.0~25.0mm,宽10.0~11.5mm。体黑褐密布黑色刻点及细碎不规则黄斑。头部狭长,侧叶与中叶末端约等长,侧叶末端狭尖。触角5节黑色,第1节短而粗大,第5节基部1/3为浅黄色。喙浅黄4节,末节黑色,达第3腹节后缘。头部前端至小盾片有1条黄色细中纵线。前胸背板前缘及前测缘具黄色窄边。胸部腹板黄白色,密布黑色刻点。各腿节基部2/3浅黄,两测及端部黑褐,各胫节黑色,中段具谈绿色环斑,腹部测接缘各节中间具小黄斑,腹面黄白,节间黑色,两例散生黑色刻点,气门黑色,腹面中央具一纵沟,长达第5腹节。
2、麻皮蝽卵:麻皮蝽灰白块生赂呈柱状,顶端有盖,周缘具刺毛。
3、麻皮蝽若虫:各龄均扁洋梨形,前尖削后浑圆,老龄体长约19mm,似成虫,自头端至小盾片具一黄红色细中纵线。体测缘具淡黄狭边。腹部3~6节的节间中央各具1块黑褐色隆起斑,斑块周缘淡黄色,上具橙黄或红色臭腺孔各l对。腹侧缘各节有一黑褐色斑。喙黑褐伸达第3腹节后缘。
三、麻皮蝽的生活史及习性
此虫河北、山西1年发生1代,江西2代,均以成虫子枯枝落叶下、草丛中、树皮裂缝、梯田堰坝缝、围墙缝等处越冬。次春寄主萌芽后开始出蛰活动危害。山西太谷5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此时可见到若虫,7~8月间羽化为成虫。据江西南昌报道:越冬成虫3月下旬开始出现,4月下旬至7月中旬产卵,第1代若虫5月上旬至7月下旬孵化,6月下旬至8月中旬初羽化;第2代7月下旬初至9月上旬孵化,8月底至10月中旬羽化。均危害至秋末陆续越冬。
成虫飞翔力强,喜于树体上部栖息危害,交配多在上午,长达约3h。具假死性,受惊扰时会喷射臭液(其成分为:2-可溶性环己烯巴比妥(2-hexenal),2-辛醇(2-octe-nal),2-葵烯酰(2-decenal)等。)但早晚低温时常假死坠地,正午高温时则逃飞。有弱趋光性和群集性,初龄若虫常群集叶背,2、3龄才分散活动,卵多成块产于叶背,每块约12粒。
四、麻皮蝽的分布与寄主
麻皮蝽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为害桃、樱花、海棠、山茶、柳、柑橘、泡桐、石榴等植物。
五、麻皮蝽的危害特点
麻皮蝽成虫若虫吸食寄主叶片、嫩梢,导致吸食点以上叶脉变色,叶肉颜色变暗。
六、麻皮蝽的防治技术
1、冬、春越冬成虫出蛰活动前,清理园内枯枝落叶、杂草、刮粗皮、堵树洞,结合平田整地,集中处理,消灭部分越冬成虫。
2、在成、若虫危害期,利用假死性,在早晚进行人工振树捕杀,尤其在成虫产卵前振落捕杀,效果更好,同时还可防治具假死性的其它害虫如象甲类、叶甲类、金龟子类等
3、危害严重的果园,在产卵或危害前可采用果实套袋防治法。此项防治措施可结合疏花疏果进行,制袋可用农膜或废报纸,规格为16cm×14cm,用缝纫机缝或模压。
4、结合其它管理,摘除卵块和初孵群集若虫。
5、越冬成虫出蛰完毕和若虫解化盛期或卵高峰期用药喷树,防效很好。使用的药剂有:2.5%敌杀死乳油或功夫乳油8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或来福灵乳油85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8500倍液,5%氯氰菊酷乳油或2.5%天王星乳油8500倍液,50%对硫磷乳油或三硫磷乳油或马拉松乳油或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或乐果乳油1000倍液,40%地亚农乳油或40.7%乐斯苯乳油1500倍液,均有良好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