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非洲大蜗牛

2017-06-25 18:0214940互联网苗业网

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    危害部位:叶    危害植物:甘蓝、油菜、芭蕉芋、广芋、魔芋、甘薯、南瓜、黄瓜、西瓜、木瓜、芭蕉、香蕉、仙人掌、硬叶篼兰、龙葵、叶上花、苦楝树、复桑树、木棉、榕树、杜仲、番石榴、玉米、甘蔗、杂草    症状:缺刻、孔洞。

非洲大蜗牛分布与危害:非洲大蜗牛原产地为非洲东部,但已经广泛分布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

非洲大蜗牛(AchatinaFulica)为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栖眼目玛瑙螺科的大型贝壳螺.是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云南麻栗坡县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在天保、八布、猛硐3个乡发现。非洲大蜗牛是中大型的陆栖蜗牛。成体壳长一般为7-8厘米,最大则可长到超过20厘米。夜行性,喜好潮湿的环境。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非洲大蜗牛主要分布低热河谷地区。以成、幼螺取食植物的叶片,造成叶片缺刻、孔洞,严重时整株吃光,引起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在发生非洲大蜗牛的地区,叶菜类蔬菜基本无法种植.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非洲大蜗牛的症状:非洲大蜗牛的卵呈椭圆形,色泽乳白或淡青黄色,外壳椭圆形,色泽乳白或淡青黄色,外壳石灰质,长4.5~7mm,宽4~5mm,体积约35~85mm。

非洲大蜗牛幼螺:非洲大蜗牛幼虫刚孵化的螺为2.5个螺层,各螺层增长缓慢,壳面为黄或深黄底色,似成螺,性格温顺近人。

非洲大蜗牛成螺:非洲大蜗牛贝壳大型,壳质稍厚,有光泽,呈长卵圆形。壳高130mm,宽54mm,螺层为6.5~8个,螺旋部呈圆锥形。体螺层膨大,其高度约为壳高的3/4。壳顶尖,缝合线深。壳面为黄或深黄底色,带有焦褐色雾状花纹。胚壳一般呈玉白色。其他各螺层有断读的棕色条纹。生长线粗而明显,壳内为淡紫色或蓝白色,体螺层上的螺纹不明显,中部各螺层的螺层与生长线交错。壳口呈卵圆形,口缘简单,完整。外唇薄而锋利,易碎。内唇贴缩于体螺层上,形成“S”形的蓝白色的胼胝部,轴缘外折,无脐孔。足部肌肉发达,背面呈暗棕黑色,遮面呈灰黄色,其粘液无色。生殖系统不具有附属器官。肾脏较长,常为心围膜长的2~3倍。肺静脉无分枝。

举报
收藏 0
非洲大蜗牛的防治方法
非洲大蜗牛的防治方法——非洲大蜗牛又名花螺、菜螺。云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都有自然分布,近年随着南花北调,已在北方一些温室大棚内发现。危害多种花卉等的根、叶片、嫩枝梢及枝干皮层。幼螺多为

0评论2017-01-1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