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粉蚧

2019-09-30 13:2715960佚名花木

粉蚧    拉丁学名:Pseudococcus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同翅目(Homoptera)    科:粉蚧科(Pseudococcidae)    亚科:粉蚧亚科    属:粉蚧属    种:粉蚧    分布区域:福建    英文名:mealybugs。

粉蚧,Pseudococcidae;英文名通称mealybugs,小型吸汁昆虫,属于粉蚧属,分布全球,适应各种环境。雌虫卵圆形,行动迟缓,长约1公分,体外有白色黏粉。主要危害各种果树、花卉、多肉等植物,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粉蚧雌虫和幼虫群集在叶背。雄成虫中胸有一对发达的前翅,体末有发达的生殖鞘。危害农作物、果树、园林、森林和牧场。

一、粉蚧基本信息

粉蚧

橘粉蚧(Pseudococcuscitri)和柑栖粉蚧(P.gahani)为常见种。

蚧总科粉蚧科的通称。体表被白色或乳黄色蜡质覆盖物,酷似白粉披身,全世界已知约1400余种,其中有很多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在温带,也常危害温室栽培植物。

中国已知约45属,107种,其中安粉蚧属、穗粉蚧属、英粉蚧属、碎粉蚧属、林粉蚧属、细管粉蚧属、刺粉蚧属、鞘粉蚧属、茸粉蚧属、景粉蚧属、缘管粉蚧属为中国特有属。

雌成虫卵圆形,少数长形、圆球形或不对称型。体壁柔软。前胸背板和头部无明显分界。腹部体节明显。少数雌体完全无蜡被而裸露。雄虫成体纤细,头、胸和腹分明。触角3~10节。单眼4~6个,无复眼。膜质翅1对。有的缺膜质前翅和平衡棒。足细长。腹部倒数第二节有两个管状腺,雄成虫由此分泌出两条白色细长并较坚韧的蜡丝。交尾器短,雄虫幼虫常在白色蜡质茧里发育。

蚧壳虫繁殖能力强,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为虫害高发期,5月下旬~6月上旬其为害最严重。

二、粉蚧种类

重要种类有:糖粉蚧,在中国南方为害甘蔗;橘鳞粉蚧,为柑橘、茶、番荔枝等的害虫;橘腺刺粉蚧,对柑橘等多种经济作物造成危害;橘小粉蚧为害柑橘类;康氏粉蚧主要为害蔷薇科果树。

蚧壳虫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该虫的为害被列为园林“五小害虫”之首。

三、粉蚧防害

蚧壳虫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该虫的为害被列为园林“五小害虫”之首。消灭蚧壳虫的最佳时期—卵盛孵期到若虫期,此时蚧壳虫的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三月中下旬是一年中清除蚧壳虫的第一个关键期,此时蚧壳虫进入越冬后的恢复活动期,抗药性差,易于防除。蚧壳虫繁殖能力强,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为虫害高发期,5月下旬~6月上旬其为害最严重。蚧壳虫一般1年发生1~3代,少数4~5代,在若虫转变为成虫前,往往有1个中间期,这一阶段外形呆滞,有的甚至停止取食,这个时间一是每年的惊蛰前后,二是五月底~六月初。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

(一)、物理防治

如果是刚发生的虫害,可以直接用针、牙签、镊子戳死,或者是直接用牙刷刷掉,不过最好是用牙刷沾上一些肥皂水之后清除,处理的虫子要及时清除。定期施肥,增强树势及树木的抗性;结合养护管理,秋季人工刷除枝、干上的越冬若虫;对死株进行集中烧毁,彻底消灭虫源,以免传播;加强修剪,通风透光,减少虫害发生率。

过高的湿度往往有利于蚧壳虫发生,幼虫很少死亡,而低湿条件下介壳虫的存活率降低。平均相对湿度低于38%时,卵的孵化率降低89.3%。当湿度低于15%时,幼虫大量死亡,因此,干燥的环境下不利于蚧壳虫害的发生。把多肉植物放在通风的地方,降低湿度,避免虫害。

土壤在使用前要进行高温消毒,土壤里可能会存在蚧壳虫的虫卵,即使新买回来的营养土也不例外,如果不杀死虫卵,那么它们就会孵化出大量的蚧壳虫,多肉植物们也就跟着遭殃了。高温杀虫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暴晒消毒法:将土壤用喷壶喷湿后装进黑色塑料袋,把塑料袋系紧,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暴晒1~2周后就可以使用了。因为黑色塑料袋可以吸热,所以暴晒后土壤温度会升高,可以起到高温杀虫的效果。但是在冬季要晒的时间长一点,如果着急使用就不要用这种方法了。

微波消毒法:将潮湿的培养土放在容器中,然后放入微波炉加热10分钟,取出后晾凉,然后就可以使用了。有的花友嫌弄脏了微波炉或者弄得厨房里全是难闻的“土味”。因此建议去日用品市场买那种大碗,可以进微波炉加热的那种容器,然后配一个同样大小的浅盘当盖,直径大小能放进微波炉即可。在加热时盖上盖就没味道,也不会有有害物质蒸发附着在微波炉内了。

开水消毒法:开水消毒是比较方便的消毒方法。将土壤放在洗菜用的那种滤网里面,下面用一个盆接水,然后将开水均匀地浇在植土壤上,这样同样也是起到高温消毒的作用。等到土壤自然干燥后再使用。

(二)、生物防治

针对不同蚧壳虫,利用天敌进行防治。

蚧壳虫的天敌资源丰富,有方头甲、灰唇瓢虫、寡节瓢虫、大红瓢虫、澳洲瓢虫、黑缘瓢虫、蚜小蜂、黄金蚜小蜂、双带巨角跳小蜂、姬小蜂、扁角跳小蜂、草蛉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

(三)、化学防治

用药时最好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药物对人体造成伤害。

针对蚧壳虫的形态特点,对该类害虫的防治首选具有超强的内吸和蚧壳虫。

护花神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均匀喷洒在叶片上,喷洒2~3次就可以了。也可以用小白药来杀死蚧壳虫,小白药是一种内吸性杀虫剂,在盆里撒上小白药,浇水时药物就会被植物吸收,蚧壳虫吸食多肉植物中带有药物的汁液后就会死亡。

使用浓度在75%以上的酒精擦拭,用毛笔蘸取适量酒精后反复擦拭虫害部位,如果叶片过密,不好擦拭,可以直接用酒精淋受害严重的叶心部位;也可以用醋和水,兑换成1:1的比例,把植株泡进去或者直接擦拭。

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每15天一次,连续2次。

康氏粉蚧,选用力可斯(40%毒死蜱)1500倍或龙丽乐(44.5%氯氰·毒死蜱)1500倍+丝润3000倍防治。

使用农药时最好交替使用,以免产生药害,每隔7至10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消灭树上若虫效果较好,注意要喷洒到蚧壳虫上,并均匀喷湿树冠内外所有的枝条,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

渗透作用的药剂,“蚧必治”750~1000倍液喷施,药液经树体吸收后,蚧壳虫吮吸到有毒的树体汁液中毒死亡,杀虫效果好。用药建议在温度较高(要求在28℃~32℃,因此温度药液传导快,蚧壳虫易中毒,且该温度下蜡质层变软,利于药液渗透虫体)的下午使用,连喷两次,间隔期为5~7d。对高大、药液很难喷到的树木,可采用在树干中上部打孔注射“树体杀虫剂”,药液通过木质部导管输送传导到顶部,对虫龄大、蜡质层厚及难防治的蚧壳虫效果明显,操作简单,防治彻底。

另外在用药剂防治时,尽量避开天敌盛发期喷药,并选用高效低毒的品种,减轻对天敌的伤害。

除掉了蚧壳虫后,记得换土、换盆。

举报
收藏 0
玉米耕葵粉蚧
玉米耕葵粉蚧玉米耕葵粉蚧Trionymus agrestis Wang et zhang。一、分布及危害:国内分布于河北各县。除危害玉米外,还危害小麦、高粱及禾本科杂草等。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于地表下寄主茎基部吸食汁液,受害小麦、玉米

0评论2018-04-011169

柿粉蚧
柿粉蚧Phenacoccus pergandei Cockerell又称柿长绵粉蚧。一、分布及危害:国内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危害柿、苹果、梨、枇杷、无花果及桑等。成虫和若虫吸食柿树嫩枝、幼叶和果实,对产量和质量影响较

0评论2018-04-011160

康氏粉蚧
康氏粉蚧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wana又称梨粉蚧、李粉蚧、桑粉蚧。一、分布及危害。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前苏联、澳洲、美洲和欧洲。国内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川等

0评论2018-04-011243

橘臀纹粉蚧
橘臀纹粉蚧 学名:柑橘粉蚧 类属:粉蚧科橘臀纹粉蚧分布与危害:河北等北方各地温室内以及广东、广西、云南、江西、四川、福建、台湾、湖南、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生。危害双茉莉、一串红、君子兰、朱顶红、茉

0评论2017-04-15673

竹白尾粉蚧
竹白尾粉蚧 学名:Antonina crawii Cockereill 类属:同翅目 粉蚧科竹白尾粉蚧分布与危害:分布于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合肥、成都、济南、太原和兰州等地。为害竹、刚竹、紫竹、苦竹、凤尾竹和罗汉竹等竹类植物

0评论2017-04-09689

竹灰球粉蚧
竹灰球粉蚧 学名:Nesticoccus sinensis tang 类属:同翅目粉蚧科分布与危害:竹灰球粉蚧(Nesticoccus sinensis tang)别名竹巢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我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可以为害紫竹、淡竹、刚

0评论2017-04-07603

猕猴桃粉蚧防治技术
综合治理:1、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2、注意保护黑方秃毛瓢虫、方斑瓢虫、圆斑弯叶毛瓢虫、隐唇瓢虫、台湾小瓢虫、中华显盾瓢虫、亚洲显盾瓢虫等天敌。3、正常年份不推荐防治;环境因素导致流行成灾必须防治时,可

0评论2017-03-12529

扶桑绵粉蚧的危害与防控
扶桑绵粉蚧的危害与防控—扶桑绵粉蚧又名棉花粉蚧,可对棉花造成毁灭性危害。一、形态特征扶桑绵粉蚧雌成虫一般被有薄蜡粉,背部有一系列的黑斑。足红色,腹脐黑色。体缘有短粗蜡突。除去蜡粉后,在胸背面和腹部背面

0评论2017-02-2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