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木瓜海棠 拉丁学名:ChaenomelesthibeticaT.T.Yu 别名:西藏木瓜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属:木瓜海棠属 种:西藏木瓜海棠 命名者及年代:Yü,1963 保护级别:近危(IUCN标准)。
西藏木瓜海棠(学名:ChaenomelesthibeticaT.T.Yu)是蔷薇科、木瓜海棠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米;通常多刺,刺锥形;冬芽三角卵形,红褐色,先端急尖,有少数鳞片,在先端或鳞片边缘微有褐色柔毛。叶片革质,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中脉与侧脉均微下陷;叶柄粗短。花3-4朵簇生;花柱5,基部合生。果实长圆形或梨形,黄色,味香;萼片宿存,三角卵形;种子多数,扁平,三角卵形。分布于中国西藏、四川西部。生长在海拔2600-2760米的山坡山沟灌木丛中。
西藏木瓜可保护果园、菜园、农田、坡地,作活围栏,还有固土防冲刷作用。它树形美观,经济效益高,亦可作为食品工业和制药业的原料。
一、西藏木瓜海棠的形态特征
西藏木瓜海棠是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5-3米;通常多刺,刺锥形,长1-1.5厘米;小枝屈曲,圆柱形,有光泽,红褐色或紫褐色;多年生枝条黑褐色,散生长圆形皮孔;冬芽三角卵形,红褐色,先端急尖,有少数鳞片,在先端或鳞片边缘微有褐色柔毛。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6-8.5厘米,宽1.8-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中脉与侧脉均微下陷,下面密被褐色绒毛,中脉及侧脉均显著突起;叶柄粗短,长1-1.6厘米,幼时被褐色绒毛,逐渐脱落;托叶大形,草质,近镰刀形或近肾形,长约1厘米,宽约1.2厘米,边缘有不整齐锐锯齿,稀钝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褐色绒毛。
西藏木瓜海棠花3-4朵簇生;花柱5,基部合生,并密被灰白色柔毛。果实长圆形或梨形,长6-11厘米,直径5-9厘米,黄色,味香;萼片宿存,反折,三角卵形,先端急尖,长约2毫米;种子多数,扁平,三角卵形,长约1厘米,宽约0.6厘米,深褐色。
二、西藏木瓜海棠的产地生境
西藏木瓜海棠分布于中国西藏(拉萨、林芝、波密)、四川西部。生长在海拔2600-2760米的生山坡山沟灌木丛中。
三、西藏木瓜海棠的近种区别
西藏木瓜海棠近似毛叶木瓜(Chaenomelescathayensis(Hemsl.)Schneid.),唯西藏木瓜叶片全缘,叶片下面密被褐色绒毛,花柱基部密被柔毛,易于区别。从形态观察该种近似毛叶木瓜与云南多依(Docyniadelavayi(Franch.)Schneid.)的属间杂种。
四、西藏木瓜海棠的育植技术
1、繁殖:西藏木瓜海棠采用种子、嫁接、压条和扦插等方法繁殖。种子播种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育苗时选择丰产、果大、品质优良的植株作采种母树,采集充分成熟的果实,取出种子,置于通风良好的室内凉干,于第2年早春播种,也有用整个果实直接播种建园的。一个果实一般有籽百余粒,种植后,出苗数十株乃至上百株,形成多主干丛状形。嫁接、压条、扦插繁殖,应选择果大优质丰产的中壮龄株作繁殖材料。以保持其优良特性。
2、栽培:西藏木瓜海棠可采用庭院栽培,园周栽培,田埂、沟坡或成片栽植。许多农户于庭院、房前屋后单株、成簇或成行栽植。
五、西藏木瓜海棠的主要价值
1、营养成分:西藏木瓜海棠果实芳香宜人。鲜果含水分81.089%,干物质18.911%。(其中:纤维素2.952%、果胶2.071%、单宁1.542%),总有机酸3.588%(其中:柠檬酸0.799%、苹果酸2.789%),总糖7.884%(其中:多糖4.397%、蔗糖0.077%、葡萄糖1.416%、果糖1.994%),还含有天门冬氨酸等16种氨基酸,鲜果汁氨基酸总含量为410.748毫克,较普遍栽培的皱皮木瓜和毛叶木瓜分别高出34.98-33.12个百分点。此外,还含有维生素C134.99毫克、烟酸0.26毫克、维生素B0.02毫克、维生素B0.03毫克、维生素A0.17毫克、维生素E0.17毫克、粗蛋白425毫克以及总黄酮145毫克(其中:芦丁13.7毫克、杨梅酮0.80毫克),较皱皮木瓜和毛叶木瓜分别高368和72.21个百分点。还含有钾、钙、镁、铜、锌、铁、锰、磷等矿物质元素。果实可切片制干、泡酒、制果脯、果酱、作菜肴及调味品等,也是饮料、酿酒和药用原料。
2、经济用途:在园周、田埂、坡地种植,可保护果园、菜园、农田、坡地,作活围栏,还有固土防冲刷的作用。它树形美观,经济效益高,亦可作为食品工业和制药业的原料。西藏木瓜海棠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观赏价值,是高寒山区、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树种。
六、西藏木瓜海棠的保护现状
1、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