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萼鞘蕊花 拉丁学名:Coleusesquirolii(H.Lév.)Dunn 别名:红靛(文山)、白花紫苏(文山)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唇形目 科:唇形科 属:鞘蕊花属 种:毛萼鞘蕊花 分布区域:产云南东南部,贵州和台湾,海拔1100-1800米的石山上。
毛萼鞘蕊花(Coleusesquirolii(H.Lév.)Dunn)是唇形科鞘蕊花属草本植物。毛萼鞘蕊花具块根;茎基部木质,分枝;叶近肉质,卵形或近心形,先端钝或尖,基部浅心形,稀圆,具粗圆齿,两面被微柔毛;轮伞花序具多花,组成顶生总状或圆锥花序;花梗纤细,花萼卵球状钟形;花冠紫或紫蓝色;小坚果黑色,近球形;花期9-11月。因花萼被柔毛,萼长鞘于花蕊之外,故名毛萼鞘蕊花。
毛萼鞘蕊花是中国特产,产于中国云南东南部、贵州、台湾等地,生于石山、山谷岩石旁、草地斜坡等多石地方。
毛萼鞘蕊花具有药用价值,性辛、平,具有散风解表,祛风止咳,止血接骨的功效;用于感冒,肺结核咳嗽,咯血等症状。
一、毛萼鞘蕊花的植物学史
毛萼鞘蕊花因花萼被柔毛,萼长鞘于花蕊之外,故名毛萼鞘蕊花。
二、毛萼鞘蕊花的形态特征
毛萼鞘蕊花是唇形科鞘蕊花属草本植物。毛萼鞘蕊花具块根。草本,直立或上升,基部木质化,高15-45厘米,分枝,被微柔毛,具块状根。叶卵圆形或近心脏形,长2-3.5(5)厘米,宽1-3(4)厘米,先端钝或有时急尖,基部浅心形,稀有圆形,边缘具粗圆齿,近肉质,两面被微柔毛,侧脉4-5对,与中脉在两面平坦;叶柄长1-2.5厘米,扁平,密被微柔毛。轮伞花序多花,具梗,多数排列成长达13(15)厘米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梗纤细,长2-4毫米,总梗长约2毫米,粗壮,总梗、花梗及序轴密被微柔毛。花萼卵状钟形,花时长2.5毫米,外密被微柔毛,内面无毛,果时增大,长达5-6毫米,萼齿5,近等长,后齿较宽,前2齿较狭,均呈三角形,先端急尖。花冠紫、淡紫或紫蓝色,长约1.5厘米,下弯,外疏被微柔毛及腺点,冠筒基部径约1毫米,向上渐宽大,至喉部宽达2.5-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浅4裂,外反,长约4厘米,下唇延长,长达6毫米,凹陷。雄蕊4,下倾,内藏,花丝基部近合生。花柱内藏,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膨大。小坚果近圆形,黑色,光滑。花期9-11月。
三、毛萼鞘蕊花的产地生境
1、生长环境:生于石山、山谷岩石旁、草地斜坡等多石地方,海拔1100-1800米。
2、分布范围:毛萼鞘蕊花是中国特产,产于中国云南东南部、贵州、台湾等地。
四、毛萼鞘蕊花的主要价值
全草:辛,平。解表散寒,祛痰止咳。用于感冒,肺痨咳嗽,咯血,肺痈,也用于止血,接骨。
药名:毛萼鞘蕊花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毛萼鞘蕊花的全草。
功效:1.宣肺止咳2.活血化瘀。
主治:治感冒、肺结核、咳嗽、咯血、肺脓疡、神经衰弱、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辛,平。肺、心、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克;外用:捣敷或研粉。
别名:红靛、岩紫苏、白花紫苏(云南)
动植物资源分布:主要分布台湾、贵州、云南。
拉丁名:毛萼鞘蕊花Coleusesquirdii(Levi.)punn.
考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