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白粉虱防治

2016-12-21 17:484280佚名苗业网

白粉虱又名柑橘粉虱、绿粉虱或通草粉虱,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湖南和福建等地。在华东地区其危害超过黑胶粉虱,但在西南地区,则远不如黑胶粉虱那么普遍和严重。因此有人对桂花上的粉虱类害虫简单地概括为“东白西黑”四个字。

白粉虱除了危害桂花外,还危害柑橘、茶树、桃、柿、女贞、蔷薇、月季、香樟、茉莉、一串红、丁香等200多种植物。所以,当桂花和其他寄主植物混种时,危害常常特别严重。

一、白粉虱形态:雌成虫体长1.2毫米,黄色,覆有白色蜡粉。翅半透明,也被有白色蜡粉。复眼红褐色,分上下两部,中有一小眼相连。雄成虫体长0.9mm,较雌成虫略小。卵长约0.2mm,宽约0.1mm,长椭圆形,淡黄色,基部有短柄连于叶片背面。幼虫体扁平,椭圆形,淡黄绿色,背脊稍凸,周缘多放射状白色蜡丝,并有17对小突起。蛹长约1.3mm、宽约1.1mm,近椭圆形,淡黄绿色,较薄而柔软透明,背面有3对小疣,前后各有1对小刺毛。

二、白粉虱生活习性:1年发生代数各地不一,在江苏、浙江一带1年发生3代,西南多达5代,一般以幼虫或蛹在叶背越冬。第一代成虫在4月间出现,第二代在6月间、第三代在8月间出现。卵常散发于徒长枝的嫩叶背面,幼虫孵化后即在原叶背面定居,并吸食汁液危害,抑制桂花生长发育,导致叶色萎黄,开花稀少,其分泌物常诱发煤污病,严重影响观赏价值。每头雌成虫产卵125粒左右,有孤雌生殖现象,其所生后代均为雄虫。白粉虱性喜阴湿,在生长稠密、通风透光不良的地方危害较重。该虫的卵期3~30天,发生极不整齐,世代重叠,因此给药剂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麻烦。

三、粉虱类防治方法

1、要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在引进苗木时注意检查叶背有无粉虱类虫体,杜绝此类害虫的侵入。

2、重视清园工作:要加强林地中耕除草等清园工作和剪除虫害枝、衰弱枝、徒长枝等修剪工作,以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恢复树势生长。

3、开展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和利用粉虱类天敌如瓢虫、草蛉、斯氏节蚜小蜂和黄色蚜小蜂等寄生蜂。

4、药剂防治:当害虫虫口密度高、危害严重而天敌又较少时,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杀。喷药要在成虫期和幼虫盛孵期进行,药剂可用天王星1000倍液、阿维菌素(7051)杀虫剂2000倍液、艾美乐30000倍液或阿克泰10000倍液等。如遇世代重叠时,需要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3~4次。

5、物理防治: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势,可在桂花树旁埋插黄色木板或塑料板。板上涂黏油,然后振动桂花枝条,促使成虫飞黏到黄板上,起到诱杀作用也可用吸尘器吸捕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举报
收藏 0
白粉虱
白粉虱拉丁学名:Trialeurodesvaporariorum(Westwood)别称:白粉虱、小白蛾子二名法:Trialeurodesvaporariorum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亚门:六足亚门Mandibulata纲:昆虫纲Isecta亚纲:有翅亚纲Pterygo

0评论2019-09-301569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一、白粉虱的危害特点温室白粉虱对作物及花卉蔬菜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有:①直接为害,连续吸吮使植物生长缺乏碳水化合物,产量降低。②注射毒素,吸食汁液时把毒素注入植物中。③引发

0评论2018-04-01680

扶郎花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防治关键技术:彻底清除杂草;插黄板进行随时监测,一旦发现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选好药剂和正确用药:白粉虱对农药易产生抗性,必须轮换用药。效果较好的农药有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等。喷药时间选在黎

0评论2017-01-20569

金鱼草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白粉虱与蓟马防治方法
金鱼草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白粉虱与蓟马等。防治方法:3%天然除虫菊酯,或25%鱼藤稀释800—1000倍液,对蚜虫有特效。40%三氯杀螨醇对水1000倍,是专用杀螨剂。用黄色塑料板涂重油,诱杀白粉虱成虫。喷施对水

0评论2016-11-1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