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天幕毛虫的防治技术

2017-01-27 23:093140佚名苗业网

天幕毛虫的防治技术——天幕毛虫又称梅毛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除月季外,还危害多种蔷薇科花灌木及乔木。以幼虫危害嫩叶、嫩芽,在树枝或叶柄与枝间结网,虫体群集于网中。初孵化期,啃食叶肉造成穿孔,随生长分散活动,夜间啃食叶片造成残缺,严重时整株叶片被食光,仅剩叶脉。为一些地区危害较为严重的害虫。

天幕毛虫幼虫体长可达毫米,灰蓝色,头灰黄色,具2个明显黑斑,背部具有橙、黑、白等纵向条纹,侧面为灰蓝色宽带,内有黑色横条带,腹部淡黄色,各节有黑色疏生软毛。成虫体长约30毫米,黄褐色,翅长可达45毫米,雄虫较小,前翅褐黄色,有两条褐色横线。蛹暗褐色,具疏毛。I年发生一代。4月下旬至5月危害。卵在枝干上越冬。

天幕毛虫防治方法:

1、发现虫体人工捕杀。

2、春季栽植时发现卵块,及时清除烧毁。

3、引进苗或植株加强检疫,不使带病虫害苗入场。

4、利用黑光灯捕杀成虫。

5、喷洒50%杀螟松乳油1200-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2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1800倍液,或杀灭菊醋乳油3000.4000倍液杀除。

6、附近地区有其它乔灌木同时发生危害时,应整体联合防治。

举报
收藏 0
沙棘黄褐天幕毛虫防治
沙棘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testacea Motschulsky):在沙棘林内发生极为普遍,取食树叶,严重时吃光树叶,树势减退,造成大量落果。黄褐天幕毛虫又称“顶针虫”、“春粘虫”。其生活史为一年一代,以卵

0评论2017-02-02332

黄褐天幕毛虫的防治技术
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又名顶针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于国内许多地区。幼虫为害杨、柳、榆、槐、樟、白桦、元宝枫、黄杨、女贞、黄菠萝、榆叶梅、红花碧桃、日本晚樱、玫瑰、

0评论2017-01-1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