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樱花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2017-05-19 21:514460互联网园林花木网

樱花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樱花褐斑病又称樱花褐斑穿孔病,该病是樱花叶部的一种重要病害。日本等国早有报道。我国各地区樱花上发生普遍,南京、太原、天津、上海、成都、西安、苏州、济南、长沙、连云港、武汉、台湾等省市均有发生,其中武汉、成都、天津等市发病严重。染病樱花叶片穿孔,不仅影响观赏,而且植株提前落叶,影响其生长发育。该病还侵害樱桃、梅花、桃等核果类观赏树木。

樱花褐斑病症状:褐斑病主要危害樱花叶片,有时也侵染嫩梢。发病初期,感病叶面出现针尖大小的斑点,斑点紫褐色,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斑。病斑褐色至灰白色,病斑边缘紫褐色,直径可达5mm。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灰褐色零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最后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呈穿孔状,穿孔边缘整齐。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穿孔,引起落叶。

樱花褐斑病病原:病原为核果尾孢菌(CercosporacircumscissaSacc.),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真菌。有性型为樱桃球壳菌(MycosphaerellacerasellaAderh.),隶属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球腔菌属真菌。但在我国有性型罕见。

樱花褐斑病发病规律:病原菌在感病植株枝梢病部以菌丝体越冬,或者以子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传播,自气孔侵入寄主。该病通常自树冠下部先发病,逐渐向树冠上部扩展。大风、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植株栽植过密,病害容易发生;土壤瘠薄,病害发生严重;夏季干旱,树势衰弱发病也重。日本樱花和日本晚瘿等树种抗病性弱,发病重。

樱花褐斑病防治方法:

①减少侵染来源:冬季结合修枝,清除枯枝落叶,剪除有病枝条,集中销毁。

②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及时灌水,尤其是干旱季节,以提高植株抗病力,控制病害的发生。适地适树,避免在风口处栽植樱花。

③药剂防治:樱花发芽前喷洒1:1:160的波尔多液,或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预防侵染。发病期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

举报
收藏 0
马樱花
马缨杜鹃拉丁学名:RhododendrondelavayiFranch.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木兰纲目:杜鹃花目科:杜鹃花科属:杜鹃花属种:

0评论2023-11-20911

崖樱花
崖樱花拉丁学名:Cerasusscopulorum(Koehne)YüetLi别名:崖樱、岩樱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蔷薇目科:蔷薇科属:樱属种:樱花崖樱花(拉丁文名:Cerasusscopulorum(Koehne)YüetLi),原产于

0评论2021-11-15467

花旗木
花旗木别名:桃红阵雨树、泰国樱花、绒果决明、花旗木二名法:Cassiabakeriana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豆目科:豆科属:决明属种:花旗木分布区域:台湾、广东、越南、泰国等地区适合种植。花

0评论2021-05-112518

东瀛樱花
山樱花拉丁学名:Cerasusserrulata(Lindl.)G.DonexLondon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科:蔷薇科(Rosaceae)亚科:李亚科Prunoideae属:樱属种:山樱花分布区域:黑,冀,

0评论2020-05-20857

寒绯樱
寒绯樱拉丁学名:Cerasuscampanulata(Maxim.)YüetLi别称:寒绯樱、福建山樱花、钟花樱桃、福建山樱花、绯樱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

0评论2020-05-201524

樱花换土复壮方法
樱花若萌芽抽枝不发旺,出现生长不良征兆,那么其根部一定有不同程度的坏死,为了恢复樱花树势,我们必须对樱花进行换土复壮工作。小编从网上摘录了樱花换土复壮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樱花换土复壮工作的具体操作如下

0评论2019-02-2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