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竹水枯病的防治方法

2017-05-21 20:253290互联网园林花木网

竹水枯病的防治方法——水枯病是竹林重要病害,在浙江、福建等地区有发生,主要为害毛竹、刚竹、淡竹,受害竹林常成片枯死。

竹水枯病症状:初发病时,竹梢有部分叶子卷缩,变为枯黄至淡红,最后成灰白色脱落。竹梢逐渐枯死,并向下部扩展,致使全株枯死。夏季枯死的竹子,节间有水,色黄而气臭。在2-3m高的节间贮水量最多,近地面节间则较少。秋季枯死的竹子,节间贮水少,或没贮水,有灰褐色斑点。

竹水枯病病原:不详。

竹水枯病发病特点:浙江在2-3月份开始发病,福建全年都有发生,但以5-8月,尤以大小暑期间枯死最多。病株先是零星分散的,后逐渐蔓延扩展成片枯死。病竹从开始发病到整株枯死。一般在向阳坡,竹林稀疏、土壤干燥的地方发病多。在荫郁的山窝、竹林茂密、湿度大的地方发病较轻。砍伐不合理和不抚育管理,使竹林生活力逐渐下降,减弱了抗病能力。

竹水枯病防治方法:

1、加强竹林栽培管理:及时中耕松土,科学施肥灌溉,合理砍伐,保持适当密度,增强植株抗病力,减少发病。

2、病期管理:注意竹林卫生,清除落地病叶,伐除发病植株,集中烧毁,减少菌源。在病区(病竹)四周(距枯死竹稍远)开沟隔离,以防其继续蔓延扩展。

举报
收藏 0
竹水枯病
竹水枯病竹水枯病分布与危害:水枯病发生在浙江、福建等地区,为害毛竹、刚竹、淡竹,受害竹林常成片枯死。福建永泰县,1956年前,有5,000hm2竹林,曾遭受水枯病的为害。竹水枯病症状:水枯病开始时,竹梢有部分叶子

0评论2017-04-07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