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杉苗赤枯病的症状及防治

2017-05-21 22:153000互联网园林花木网

杉苗赤枯病的症状及防治——赤枯病是杉木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也为害幼林,在我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发生严重。除危害杉木外,还危害柏树、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油松等针叶树幼苗和幼树。

杉苗赤枯病症状:因受害时期不同,其症状类型亦不同。

杉木尖枯 受害苗木先是顶部嫩叶上出现黄色斑点,逐渐变红褐色,以后扩展到全叶,使嫩梢赤枯,病斑上散生黑色稍有突起的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分生孢子盘吸湿长出褐色或黑褐色的丝状或卷发状的分生孢子角。严重的病苗整株变枯褐色而死亡,轻病苗仅顶梢枯死,常能再发2-3个不定芽,使杉苗成多头状。

树冠基枯 在夏季温度高的地方,因地表热辐射,苗木基部受灼伤,病菌从灼伤处侵入针叶。初期针叶上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在病斑周围有暗红色稍隆起的界线。以后在病斑上产生黑褐色的子实体,最后常引起叶尖枯死。潮湿时也能见到黑色的分生孢子角。

杉木顶枯 定植一年生的杉木顶梢以下30cm处发黄,然后向上下扩展,病斑呈淡红色。皮层破裂后树梢呈棕褐色,当木质部被侵染时,整个顶梢也感染。枯梢上有黑色小点,遇潮湿时产生分生孢子角。

杉苗赤枯病病原:Pestalotiopsis guepini(Desm)Stey称褐斑拟多毛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暗色,粒点状,初期埋于叶片的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分生孢子长梭形,有四个分隔,分隔处稍缢缩,每个分生孢子有五个细胞,中间三个细胞淡褐色,两端细胞无色透明,顶端有三根刺毛;孢子基部有一无色透明的分生孢子梗。菌丝体生长和产生分生孢子适温为26-30℃,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28℃,24小时内萌发率达50%。

杉苗赤枯病发病特点: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苗木上及地面上的病叶中越冬。越冬后孢子萌发速度很快,在湿度满足的情况下,经两小时即可萌发。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垂死的组织侵入,并能进行多次侵染,病叶是初次侵染源。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扩展蔓延,特别是在雨季蔓延迅速。当7月中旬温度上升到30℃以上,遇到雷阵雨,苗圃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初发病的苗木,可以形成发病中心。月平均温度在11℃左右时,病害基本停止;当月平均气温高于20℃时,病叶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至到10月气温下降到25℃以下,相对湿度低于50%,病菌才逐渐停止扩散。沙土地或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的苗圃地,苗木生长衰弱,发病较重。苗木生长过密、氮肥施的过多、遮阴时间过长使苗木生长柔软,易发病。阳光照射强烈而不遮阴的苗木也易发病。

杉苗赤枯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择圃地:苗圃地要选择沙壤土和壤土,避免选用沙土、粘土和地下水位过高的土地。发生过赤枯病的苗圃,冬季要深耕或实行轮作,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②加强林区管理:在苗木生长期,对过密的苗木要及时间苗,使苗床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在光照强时要注意遮阴,幼林要及时抚育、间种绿肥,创造不利于赤枯病发生的环境条件,促进苗木和幼树的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苗木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减少发病;在病害发生期,特别是雷雨过后,要经常检查,发现病苗及时拔除烧毁,以免扩散蔓延。

2、药剂防治:发病期间每两周喷洒一次1∶1∶200倍波尔多液,或喷洒50%退菌特800倍液、70%的百菌清500-800倍液。

举报
收藏 0
松杉苗猝倒病的症状及防治
松杉苗猝倒病的症状及防治——松杉苗猝倒病又称幼苗立枯病,是一种全国性的严重病害,主要为害杉木属、松属和落叶松属等针叶树的幼苗。在针叶树种中,除柏类幼苗比较抗病外,其它都是易感病的。此外也为害泡桐、刺槐

0评论2017-05-19326

红豆杉苗移栽技术
红豆杉苗移栽技术——红豆杉苗移栽为秋冬两季最好(具体也就是公历的10月至12月)原因如下:育苗的1~2年,扦插繁殖的1年左右,当苗高长至30~50厘米即可移栽。移栽季节:东北红豆杉移栽季节每年4-6月和9-11月。做成

0评论2017-04-19644

红豆杉苗圃除草方式
红豆杉苗圃除草方式红豆杉苗圃除草方式两种常见方式,一是在杂草萌芽前使用,二是在杂草萌芽后使用,曼地亚除草剂基本上是针对性的,当然,红豆杉基地不可能只长一种杂草,因此,在针对混合杂草时,我们要使用防除园

0评论2017-04-19493

松、杉苗立枯病防治技术
立枯病危害:针叶树苗木及部分阔叶树苗木立枯病症状:有四种类型:①种芽腐烂型。②猝倒型。③梢腐、顶腐型。④立枯(根腐)型。立枯病病因:由真菌中的镰刀菌、丝核菌和腐毒菌引起。立枯病发生特点:①老苗园地容易

0评论2017-01-2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