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泡桐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2017-05-31 23:383250佚名园林花木网

泡桐溃疡病的防治方法—溃疡病是泡桐树上一种新病害,该病害可为害泡桐、杨树、核桃、苹果等树木。分布广泛,为害严重。

泡桐溃疡病症状:溃疡病多出现在2-5年生泡桐上,初期树皮上有小型褐色水渍状斑,并流出褐色胶液,后木质部变褐坏死,病斑失水后稍凹陷。树龄较大的受害病斑颜色与健皮颜色相似,但后期病斑呈水渍状,皮层组织腐烂,流出黄褐色液体,病皮干缩下陷,最后整株病死。死树病部产生许多突起状小黑点即为病原子座。

泡桐溃疡病病原: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ug.ex Fr.属子囊菌亚门、格孢腔菌目。无性阶段为群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子座位于寄主表皮内,较发达,呈黑色不规则形,成熟时通过表皮外露,大小为930-1168μm×358-550μm。子座内生分生孢子器和子囊腔,分生孢子器大小为200-210μm×180-200μm。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分生孢子大小为20-23μm×4.5-5μm,单孢无色,纺锤形。子囊腔4-5个群生,子囊腔为桃形,大小175-179μm×230-275μm内生棒形子囊,子囊有短柄,大小为46-49μm×11-13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成双行排列。子囊间有侧丝。子囊孢子大小为16-18.4μm×7.9-9.2μm,单孢无色,近椭圆形。

泡桐溃疡病发病特点:该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皮内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器和子囊腔在已死的病皮和病死植株上越冬。越冬后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遇雨后释放萌发,经皮孔侵入树皮内,于秋末或春夏季出现数个小型水渍状斑点。病班多出现在树干背阴面,有时向阳面树皮发生日灼处、或于初冬天气突变,降雪降温使根茎背阴面受冻处发病。品种中以白花泡桐和兰考泡桐受害严重,2-5年生的幼树易发病,病株多发生在庭院内外或片林内,农桐间作很少发病,林地积水或新移栽的幼树,树势弱易发病。

泡桐溃疡病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营造混合林栽植,雨季注意排水措施,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及时清理病残物,发现有病皮,应及早刮除烧毁。

3、早春和晚秋,对庭院内外和成片林的泡桐幼树,在从地面到1.5m处的树干上涂石灰乳或波尔多浆进行保护。早春刮除病斑,用25%多菌灵50倍液,或50%退菌特50倍液,或苯腐灵4倍液,或40%福美砷50倍液涂抹伤口,待药液干后,涂黄油厚约1毫米,保护木质部。

举报
收藏 0
砂姜黑土地泡桐苗木培育技术
一、育苗技术(一)、品种选择选择速生品种9502泡桐,又名9502速生杂交泡桐,以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而著称,在黄淮海平原已大量种植,种根来源为河南兰考。(二)、圃地选择和整地作垄苗圃地选择在固镇县良种苗圃

0评论2021-11-18390

毛泡桐
毛泡桐学名:Paulowniatomentosa(Thunb.)Steud.别称:毛泡桐、紫花桐、冈桐、日本泡桐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合瓣花亚纲目:管状花目科:玄参科属:泡桐属种:毛泡桐变种:光泡桐命名者及年

0评论2021-01-111428

白花泡桐
白花泡桐拉丁学名:Paulowniafortunei(Seem.)Hemsl.别名:白花桐、泡桐、大果泡桐、华桐、火筒木、沙桐彭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

0评论2019-01-131376

南方泡桐
南方泡桐拉丁学名:Paulownia×taiwanianaT.W.Huamp;H.J.Chang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木兰纲目:唇形目科:泡桐科属:泡桐

0评论2018-12-125478

楸叶泡桐
楸叶泡桐拉丁学名:PaulowniacatalpifoliaT.GongexD.Y.Hong别名:山东泡桐、无籽泡桐、小叶泡桐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木

0评论2018-08-29898

兰考泡桐
兰考泡桐拉丁学名:PaulowniaelongataS.Y.Hu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木兰纲目:唇形目科:泡桐科属:泡桐属种:兰考泡桐命

0评论2018-05-22800

川泡桐
川泡桐拉丁学名:PaulowniafargesiiFranch.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木兰纲目:唇形目科:泡桐科属:泡桐属种:川泡桐分布区

0评论2018-05-18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