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叶斑病如何防治
杜鹃花叶斑病病原及发病现状:为杜鹃尾孢菌CercosporarhocdodendriFer.,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尾孢属。病原菌在植物残体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自伤口侵入。在江西等北方地区,该病于5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为发病高峰期。广州等南方地区,发病高峰期在4-7月,温室条件下栽培的杜鹃花可周年发病。雨水多、雾多、露水重有利于发病,因为分生孢子只有在水滴中才能萌发。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不良,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杜鹃花叶斑病症状:主要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圆形病斑,或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直径1mm-5mm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早落。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叶斑下面着生许多褐色的小霉点,即病产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杜鹃花叶斑病防治办法
1、秋季彻底清除落叶并加以处理,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
2、栽植功盆花摆放密度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夏季盆花放在室外的荫棚内,以减少日灼和机械损伤等造成的伤口。
3、开化后立即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0天-14天喷1次,连续喷洒2-3次。
杜鹃花的鉴赏与养护管理
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全世界的杜鹃花约有900种。中国是杜鹃花分布最多的国家,约有530余种,杜鹃花种类繁多,花色绚丽,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是家庭常见的盆栽之一,尤其是春节期间,杜鹃花是花市热销
0评论2022-03-08355
杜鹃花盆景制作方法介绍
杜鹃花盆景制作方法杜鹃是我国传统名花,盆栽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培养的品种也十分丰富。盆栽或加以造型,培养成各式桩景,风姿绝艳,在我国及世界花卉中享有盛誉,有人称之为“花中西施”。杜鹃盆景制作法杜鹃树形优
0评论2019-12-01682
杜鹃花盆景枯死的原因及其对策
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
0评论2019-08-20567
杜鹃花属
杜鹃花属拼音dùjuānhuāshǔ学名RhododendronL.(1753)界植物界亚界绿色植物亚界总门轮藻总门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超目菊超目目杜鹃花目科杜鹃花
0评论2019-05-111094
杜鹃花的栽培历史
杜鹃花的栽培历史近代植物学上的拉丁属名系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53年建立的,由希腊文“Rhodon”(意为蔷薇色)和“Dendron”(意为树木)两字合成,中文译意为红色树木,即中国所通称的杜鹃花。杜鹃花的记载,最早
0评论2019-02-12615
杜鹃花的习性和栽培繁殖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生长环境杜鹃生于海拔500-1 200(-2 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喜欢酸性土壤,在钙质土中生长得不好,甚至不生长。因此土壤学家常常把杜鹃花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杜
0评论2019-02-11830
杜鹃花硬枝扦插繁殖栽培技术
扦插是落叶、半常绿及常绿类杜鹃的主要繁殖方法,并广为应用,但由于杜鹃扦插生根困难,且扦插移栽后生长缓慢。因此,针对杜鹃苗木需求量大而扦插生根难、生长缓慢等问题,近年国内外学者对部分种开展了扦插育苗试验
0评论2018-06-30596
盆栽杜鹃花后的栽培管理技术
杜鹃花,又名满山红、映山红、杜鹃、鹃花。它为常绿或半常绿、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叶椭圆状披针形、互生、全缘、表面疏生柔毛、叶背也有毛,花2~6朵簇冠多为漏斗状,也有喇叭状。花开时节红遍满山、绣满大地,满
0评论2018-06-2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