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菊假尾孢叶斑病的防治方法——病害学名:Pseudocercosporachrysanthemicola(Yen)Deighton.为害多种作物,分布于全国各地。
一、翠菊假尾孢叶斑病的为害症状:叶片上初生无明显边缘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褐色至紫褐色病斑,大小4-15mm,微具轮纹。病斑外围有明显或不明显的黄晕,常融合成斑块,致叶片变黄干枯。
二、翠菊假尾孢叶斑病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称菊生假尾孢,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丝浅青黄色,从气孔伸出,具隔膜,宽1.5-2.5um。子座生在气孔下,暗褐色,不规则形,宽35um。分生孢子梗2-20根从气孔伸出,多根簇生在小子座上,浅青黄褐色,直立或弯曲,有曲膝折点0-2个,有时分枝。分生孢子倒棍棒状,青黄色至浅青黄色,3-13个隔膜,大小30-115X3-5。
三、翠菊假尾孢叶斑病发病特点: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蔓延。
四、翠菊假尾孢叶斑病流行动态:通常多雨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发病,植株生长不良,或偏施氮肥长势过旺,会加重发病。
五、翠菊假尾孢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1、注意田间卫生,结合采摘口十片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烧毁。
2、清沟排渍,避免偏施氮肥,增强寄主抗病力。
翠菊轮纹病防治方法
病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生圆形至近圆形病斑,直径5-15毫米,褐色,具同心轮纹,上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发病特点:病菌随病叶落入土表或进入土壤越冬,是该病初侵染源,翌年,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扩
0评论2017-07-25431
翠菊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翠菊根腐病的防治方法——翠菊根腐病,病害学名:Phytophthora cryptogea Pethybridge amp; Lafferty.为害多种作物,分布于各地。一、翠菊根腐病为害症状:植株地上部萎蔫,有时可见茎部变成黑褐色,由根颈部向上扩
0评论2017-07-03463
翠菊黄化病的防治方法
翠菊黄化病的防治方法 病害学名:Aster yellows,Phytoplasma.为害100多种观赏植物。分布于各地。一、翠菊黄化病为害症状:翠菊苗期、成株均可染病。生长初期叶片出现黄色,叶脉也略变黄或产生明脉,叶芽增多或丛生
0评论2017-07-03486
翠菊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翠菊菌核病,病害学名: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en)de Bary.该菌除为害翠菊外,还侵染矢车菊、菊、雏菊、金龟草、紫罗兰、羽衣甘兰、香豌豆等多种花卉。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一、翠菊菌核病为害症状:病株染病后
0评论2017-07-03467
翠菊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一、翠菊枯萎病为害症状:病害学名: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var.callistephii(Beach)Snydre amp; Hansen.苗期染病 叶片变黄萎蔫,根系发生不问程度腐烂。成株染病叶、芽、头状花序萎蔫而主茎长久呈绿色。初
0评论2017-07-03574
翠菊碎倒病的防冶方法
翠菊碎倒病的防冶方法翠菊碎倒病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发病部位在茎基部和根部。病部凹陷缢缩,黑褐色,幼苗倒伏枯死,如茎部组织木质化。常不倒伏而表现立枯症状。土壤湿度高时,在病苗及附近土表常可见一层
0评论2017-06-05430
翠菊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翠菊黑斑病的防治方法——翠菊黑斑病为翠菊常见病害之一。翠菊黑斑病症状: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圆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色或黑褐色。后期病斑中心转浅灰色,出现细小黑点。叶上病斑较多时,全叶变黄干枯。一
0评论2017-05-21784
翠菊锈病病原病症危害与规律及防治
翠菊锈病病原病症危害与规律及防治翠菊锈病分布与危害:翠菊锈病主要危害翠菊叶片。叶片正面出现褪绿斑,相应背面可看到圆形淡黄色粉状孢子堆。已知江苏、云南、上海等省(市)有分布。翠菊锈病病原:coleosporiumas
0评论2017-04-14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