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兰花白绢病

2019-02-22 03:287000佚名苗业网

一、兰花白绢病概况

兰花白绢病又名兰花菌核病,兰花菌核根腐病,属根部病害。世界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发生,在我国也属一种常见病害,我省在茉莉上也常有发生,寄主范围很广,能够侵害62个科,200多种植物。

二、兰花白绢病症状

白绢病开始发病初期均发生在植株茎的基部,或基部叶片接近土壤处,呈现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皮层软腐,不久则有明显的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多数为放射状蔓延,侵染相邻的健株。放射状的菌丝体边缘处处最明显,后期形成许多小菌核,菌核初期为白色,后变为黄色,最终成为褐色或者茶褐色,表面光滑,形如油茶籽大小的菌核,植株地上部分即全部枯萎死亡。

三、兰花白绢病病原

兰花白绢病病原有性阶段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隔担子菌目,薄膜草菌属。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无孢菌目,无孢菌科,小核菌属的齐整小菌核菌。

四、兰花白绢病发病规律

1、白绢病各种感病植物的症状大多相似,并且主要发病部位均在根部或根颈部。

2、在木本植物上发病以苗木上发病较多,而且严重。在花卉植物上则成株期也一样严重。

3、兰花白绢病最后往往导致兰花整个株丛均枯死。

4、兰花白绢病病原以菌丝或者菌核在病株残体、杂草或者土壤内越冬,菌核在土壤中能成活4-5年,在室内可成活10年以上。

5、白绢病病菌由病菌、病土、雨水和流水传播,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

6、我省各种植物的白绢病常年均在5-6月梅雨季节开始发病(始病期)。7-8月达发病高峰。9月末基本停止发病(有些还没停止,如豆类、茉莉等),保护地则冬季也会发病。

五、影响发病因素

1、白绢病病菌喜高温、高湿,其生长最适温度为30-35摄氏度,低于15摄氏度或者高于40摄氏度则停止发展,所以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

2、土壤疏松、湿润、株丛过密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介壳虫的危害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3、土壤过湿、PH值5-7之间,土壤贫瘠、缺肥、粘重、板结的地块发病率高。

4、在盆栽花卉中,盆土采用未经消毒的垃圾、泥,也常易发病。

5、齐整小核菌是一种腐生性很强的土壤真菌,以菌核在病株残体以及土壤中越冬越夏,并且菌核对不良环境抵抗力极强,在土壤中能成活4-5年,所以连作有利于病原菌的积累,能加重病害的发生。

6、白绢病寄主植物种类很多,如果前作是寄主植物,而且发生过白绢病则不能种植所有的寄主植物,否则很容易发病。

六、兰花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1、盆栽土壤必须用无菌土,如果用一般土壤盆栽可进行热消毒法消毒,土温控制在50摄氏度以上,经过24小时,冷却后即可盆栽。

2、用土壤重量0.2%的70%五氯硝基苯拌和盆栽土进行消毒,防治兰花白绢病效果良好。

3、萎锈灵10ppm或氧化萎锈灵25ppm抑制病菌生长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4、前作种过寄主植物并且发过病的地块用75%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用量10克/立方进行消毒后再种植。

5、一旦发现病株必须拔除,集中烧毁,同时还要除去土壤表面的白色菌丝和菌核,并且在病穴及四周撒石灰粉进行消毒,最好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加新土配制成毒土,分层撒施,每亩用药4-5斤或者用75%五氯硝基苯5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用药液3升。

6、发病初期,在植株的茎基部及其周围的土壤浇灌药液,但必须渗及根部,但效果只有一半:

(1)、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前作发过病的地块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年限在5年以上。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