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大叶黄杨

2016-10-02 01:4617650本站原创苗木

大叶黄杨、冬青卫矛、正木

大叶黄杨    学名:EuonymusjaponiocusThunb    别名:冬青卫矛、正木、扶芳树、四季青、七里香、日本卫矛等    科:卫矛科    属:卫矛属

大叶黄杨形态特征:大叶黄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5~6米。小枝绿色,稍呈四棱。单叶对生,椭圆形或倒卵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革质。5月开花,花绿白色,5~12朵成聚伞花序,腋生于枝条顶部。10月果熟,蒴果扁球形,粉绿色,成熟后四瓣裂,假种皮橘红色。

大叶黄杨生态习性:大叶黄杨适应性强,喜光,也能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及肥沃湿润土壤,耐寒性略差。温度低达-17摄氏度左右即受冻害,黄河以南地区可露地种植。极耐修剪整形;生长较慢,寿命长。耐干燥瘠薄,耐碱性,喜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土壤。萌芽力强。对各种有毒气体及烟尘有很强的抗性。

大叶黄杨园林用途:大叶黄杨叶色光亮,嫩叶鲜绿,极耐修剪,为庭院中常见绿篱树种。可经整形环植门旁道边,或作花坛中心栽植。其变种斑叶者,尤为美观。住宅可用以装饰为绿门、绿垣,亦可盆植观赏。

大叶黄杨

大叶黄杨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小枝近四棱形。叶片革质,表面有光泽,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顶端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约6—12毫米。花绿白色,4数,5—12朵排列成密集的聚伞花序,腋生。蒴果近球形,有4浅沟,直径约1厘米;种子棕色,假种皮桔红色。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

大叶黄杨各省普遍栽培,供观赏;本种极耐修剪,是良好的绿篱材料。

大叶黄杨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用插条或扦插繁殖。栽培的变种很多,常见的有银边冬青卫矛,叶边缘白色。金边冬青卫矛,叶边缘黄色。金心冬青卫矛,叶面有黄色斑点,有的枝端也为黄色。斑叶冬青卫矛,叶形大,亮绿色,叶面有黄色。

一、大叶黄杨形态特征

大叶黄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略为四棱形,枝叶密生,树冠球形。单叶对生,倒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具钝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聚伞花序腋生,具长梗,花绿白色。蒴果球形,淡红色,假种皮桔红色。

二、大叶黄杨常见变种

金边大叶黄杨,叶缘金黄色;银边大叶黄杨叶心具金黄色斑点,均为重要观叶树种。

三、大叶黄杨生长习性

大叶黄杨为温带及亚热带树种,产我国中部及北部各省,栽培甚普遍,日本亦有分布;大叶黄杨喜光,亦较耐荫,大叶黄杨喜温暖湿润气候亦较耐寒。要求肥沃疏松的土壤,极耐修剪整形。

四、大叶黄杨栽培技术

(一)、大叶黄杨繁殖

大叶黄杨常用扦插繁殖,以梅雨季节扦插生根快。选择半木质化成熟枝条,12-15厘米长,插入沙、土各半的苗床,插后20-25天生根。

大叶黄杨扦插于春、夏进行均可,以6月梅雨季节扦插半成熟嫩枝发根较快,生长亦较好。插后初期要搭棚遮荫,保持苗床湿润。扦插苗生长速度远远大于播种苗。大叶黄杨通常培育成球形树冠再栽植。

(二)、大叶黄杨管理

大叶黄杨移植多在春季3-4月进行,大苗需带土移栽。主要管理工作是修剪整形。经修剪者,其枝条抽生极易,故一年需多次修剪,以维持一定树形。大叶黄杨虫害有长介壳虫、扁刺蛾及黄杨斑蛾危害叶部,应注意防治。介壳虫,可用松脂合剂20倍液防治;扁刺蛾及黄杨斑蛾在幼虫期用40%氧化乐果或水胺硫磷1000倍液防治。

五、大叶黄杨用途

大叶黄杨叶色光亮,嫩叶鲜绿,极耐修剪,为庭院中常见绿篱树种。可经整形环植门旁道边,或作花坛中心栽植。其变种斑叶者,尤为美观。住宅可用以装饰为绿门、绿垣,亦可盆植观赏。

大叶黄杨

大叶黄杨    学名:BuxusmegistophyllaLevl.    别称:大叶黄杨、冬青卫矛、正木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无患子目    亚目:黄杨亚目    科:黄杨科    属:黄杨属    种:大叶黄杨    命名者及年代:Levl.,1914。

大叶黄杨(学名:BuxusmegistophyllaLevl.):灌木或小乔木,高0.6-2米,胸径5厘米;小枝四棱形,光滑、无毛。叶革质或薄革质,卵形、椭圆状或长圆状披针形以至披针形,叶面光亮,仅叶面中脉基部及叶柄被微细毛,其余均无毛。花序腋生,花序轴长5-7毫米,有短柔毛或近无毛;苞片阔卵形,雄花8-10朵,雌花萼片卵状椭圆形。蒴果近球形,长6-7毫米,宿存花柱长约5毫米,斜向挺出。花期3-4月,果期6-7月。

大叶黄杨产于中国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生于山地、山谷、河岸或山坡林下,海拔500-1400米。

大叶黄杨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可栽植绿篱及背景种植材料,也可单株栽植在花境内;木材细腻质坚,色泽洁白,不易断裂,是制作筷子、棋子的上等木料。

一、大叶黄杨形态特征

大叶黄杨是灌木或小乔木,高0.6-2.2米,胸径5厘米;小枝四棱形(或在末梢的小枝亚圆柱形,具钝棱和纵沟),光滑、无毛。叶革质或薄革质,卵形、椭圆状或长圆状披针形以至披针形,长4-8厘米,宽1.5-3厘米(稀披针形,长达9厘米,或菱状卵形,宽达4厘米),先端渐尖,顶钝或锐,基部楔形或急尖,边缘下曲,叶面光亮,中脉在两面均凸出,侧脉多条,与中脉成40-50度角,通常两面均明显,仅叶面中脉基部及叶柄被微细毛,其余均无毛;叶柄长2-3毫米。

大叶黄杨花序腋生,花序轴长5-7毫米,有短柔毛或近无毛;苞片阔卵形,先端急尖,背面基部被毛,边缘狭干膜质;雄花:8-10朵,花梗长约0.8毫米,外萼片阔卵形,长约2毫米,内萼片圆形,长2-2.5毫米,背面均无毛,雄蕊连花药长约6毫米,不育雌蕊高约1毫米,雌花:萼片卵状椭圆形,长约3毫米,无毛;子房长2-2.5毫米,花柱直立,长约2.5毫米,先端微弯曲,柱头倒心形,下延达花柱的1/3处。

大叶黄杨蒴果近球形,长6-7毫米,宿存花柱长约5毫米,斜向挺出。花期3-4月,果期6-7月。

二、大叶黄杨近种区别

大叶黄杨的小枝,叶和大花黄杨(BuxushenryiMayr)相似,但花序及果实明显不同。

三、大叶黄杨生长环境

大叶黄杨喜光,稍耐阴,有一定耐寒力,在淮河流域可露地自然越冬,中国华北地区需保护越冬,在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均作盆栽。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微碱土壤中均能生长,在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迅速,分枝也多。

四、大叶黄杨分布情况

大叶黄杨产于中国贵州西南部(镇宁、罗甸)、广西东北部(临桂、灌阳)、广东西北部(连县一带)、湖南南部(宜章)、江西南部(安远、会昌)。

五、大叶黄杨品种分类

常见的栽培品种有以下4种:

1、金心大叶黄杨(Awens)干皮灰褐色,小枝和叶柄均为淡黄色,叶片中央呈金黄色。

2、银边大叶黄杨(Albo-marginatus)叶柄和小枝呈白绿或灰色,叶片边缘具很狭的银白色条带。

3、金边大叶黄杨(OvatusAureus)叶缘金黄色。

北海道黄杨(新品种)

顶端钝圆,主要特点为顶梢粗壮,顶端优势明显,主干明显,单干直上,表现出优良的乔木特性,生长较快,年高生长量可达70-170厘米,平均生长量约为70厘米,5年生苗可达3米以上。冬季整个树冠仍保持绿色,耐寒、抗旱,成树能忍受-23.9℃的低温。引自日本北海道,适合在中国华北、西北及以南地区栽植。

六、大叶黄杨繁殖方法

可采用扦插、嫁接、压条繁殖,以扦插繁殖为主,极易成活。

硬枝扦插在春、秋两季进行,扦插株行距保持10厘米×30厘米,春季在芽将要萌发时采条,随采随插;秋季在8-10月进行,随采随插,插穗长10厘米左右,留上部一对叶片,将其余剪去。插后遮阴,气温逐渐下降后去除遮阴并搭塑料小棚,翌年4月份去除塑料棚。夏季扦插可用当年生枝,2年生枝也可,插穗长度10厘米左右。

园艺变种的繁殖,可用丝棉木作砧木于春季进行靠接。

压条宜选用2年生或更老枝条进行,1年后可与母株分离。

七、大叶黄杨栽培技术

(一)、水肥管理

大叶黄杨喜湿润环境,种植后应立刻浇头水,第二天浇二水,第五天浇三水,三水过后要及时松土保墒,并视天气情况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为宜。夏天气温高时也应及时浇水,并对其进行叶面喷雾,需要注意的是夏季浇水只能在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中午温度高时则不宜浇水,夏天大雨后,要及时将积水排除,积水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根系因缺氧而腐烂,从而使植株落叶或死亡。

入冬前应于10月底至11月初浇足浇透防冻水;3月中旬也应浇足浇透返青水,这次水对植株全年的生长至关重要,因为春季风力较大且持续时间长,缺水会影响新叶的萌发。

大叶黄杨喜肥,在栽植时应施足底肥,肥料以腐熟肥、圈肥或烘干鸡粪为好,底肥要与种植土充分拌匀,若不拌匀,种植后根系会被灼伤;在进入正常管理后,每年仲春修剪后施用一次氮肥,可使植株枝繁叶茂;在初秋施用一次磷、钾复合肥,可使当年生新枝条加速木质化,利于植株安全越冬。在植株生长不良时,可采取叶面喷施的方法来施肥,常用的有0.5%尿素溶液和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可使植株加速生长。

(二)、修剪管理

苗木移植多在春季3-4月进行,小苗可裸根移,大苗需带土球移栽,不需特殊管理,按绿化需要剪成形的绿篱或单株,每年春、夏各进行一次剪修。经修剪者,其枝条抽生极易,以维持一定树形。

八、大叶黄杨病虫防治

(一)、病害

1、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为害大叶黄杨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深黄色圆形斑点,后逐渐变成褐色。夏季高温高湿为发病高峰期,病斑逐渐扩展为不规则形,发病后期病斑变成赭石色或灰色。重者可使叶片提早脱落,树势减弱。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子座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随风雨或浇水传播。

褐斑病防治方法:及时清除落叶并销毁,减少侵染源;早春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来源。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加强通风透光,及时修剪过密枝条:发病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每7天喷一次,连喷3-4次。

2、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为害大叶黄杨的叶片和嫩梢。发病时叶片上着生有白色圆形斑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展,连接成不规则形大病斑。手摸可有白色粉状物。发病严重者,嫩叶畸形,老叶皱缩,嫩梢萎缩。华北中部从3月初至10月中下旬均有发病,病原菌在秋末和初冬产生灰色膜状菌层越冬,春天温度适宜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浇水传播。

白粉病防治方法:冬季及时清除落叶并烧毁;发病时,可喷施70%硫菌灵颗粒剂1000倍液、10%多效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可有效防治病害。

3、煤污病

煤污病主要侵染大叶黄杨的叶片,发病初期呈点片状煤烟状,以后逐渐扩大连接成片,重者可覆盖整个叶面,常出现薄片状,开裂、剥落。该病系多种煤污菌侵染所致,这些病菌主要寄生在蚜虫、介壳虫等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上。在荫蔽、高湿、高温和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极易发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寄主植物上越冬,翌春寄主植物上出现介壳虫和蚜虫排泄物或分泌物时,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便萌发,对植株叶片进行侵染,病菌可多次侵染,使病害反复发生。

煤污病防治方法:及时防治蚜虫、介壳虫;种植不可过密,及时修剪,加强通风透光,可喷洒0.3波美度石硫合剂2次。每15天喷一次。在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有效减轻病情。

4、立枯病

立枯病发病初期,个别枝条的上部叶片青干失水,继而整个枝条和全株呈青枯失水状,最终叶片呈黄白色而整株死亡。病原菌多从根部伤1:3侵入,也可直接侵入植株。一般5月中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高峰期,有的植株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一周。

立枯病防治方法

①加强疫情检查,不引进带病植株。

②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栽培地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

③如发现有患病植株,应及时将病株拔除烧毁。栽培地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浇灌消毒,每平方用量为5-6千克,连续浇灌3次,每次间隔5天;也可用硫磺粉0.5千克与土壤充分拌匀,进行消毒。

④发病初期,在用杀菌剂灌根的同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植株交替喷雾,连喷2-3次。

(二)、虫害

1、扁刺蛾

扁刺蛾主要以幼虫为害叶片,一年发生一代,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越冬,5月化蛹,6月初开始羽化,卵一般产在叶片上。卵期6-8天,6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有为害,8月下旬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幼虫多在叶片上食叶肉。发生量较大时,可将植株叶片吃光。

扁刺蛾防治方法:挖除越冬茧,杀灭越冬纺虫。可用苏云金杆菌(Bt)乳油500倍液或25l%溴氰菊酯乳油20oo倍液喷杀幼虫。

2、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为害叶片,一年发生10代左右。以受精雌成虫在土块、落叶及枯枝上越冬。3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均可为害植株,高温干旱季节为害更严重。植株受害后,叶片极易脱落,影响生长。

红蜘蛛防治方法:早春萌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成虫。发生器可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6000-8000倍液或30%克螨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3、日本龟蜡介

日本龟蜡介一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梢上越冬。形态特征:雌成虫,腊壳灰白或略呈肉红色,椭圆形。雄成虫,体深褐色或棕色,头和胸部背板较深。若虫,蜡壳卵圆至椭圆,背部微隆起。

日本龟蜡介的防治方法:

①检疫措施防治:异地购苗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手续,防止害虫人为传播。

②加强园林养护管理:通过养护管理,创造不适于介壳虫生存的环境条件。实行轮栽,及时清园,将落叶、杂草、病虫枝等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害虫虫口基数,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抗性。合理修剪,使其通风透光,改变介类生存环境,削弱其繁殖力,减少危害。

③药剂防治:虫口密度不高时,可用软刷蘸少量敌敌畏加水(1:50至100倍液)抹杀。若虫盛发期,喷施洗衣粉柴油乳剂;150至200倍苦楝油乳剂;1%苦参素1000至2000倍液;2000至2500倍大力杀,每隔10天左右喷药一次,连喷3次。

④保护寄生蜂等天敌。

九、大叶黄杨主要价值

1、园林:大叶黄杨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可栽植绿篱及背景种植材料,也可单株栽植在花境内,将它们整成低矮的巨大球体,相当美观,更适合用于规则式的对称配植。

2、经济:木材细腻质坚,色泽洁白,不易断裂,是制作筷子、棋子的上等木料。

举报
收藏 0
银边黄杨
银边黄杨 别称:银边黄杨、银边卫矛、大叶黄杨、冬青卫矛 拉丁学名:Euonymus japonicus Thunb. var. albo-marginatus Hort.界 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 无患子名 科卫矛科 族卫矛族 属卫矛属 种 银边

0评论2018-05-051379

大叶黄杨叶斑病与茎腐病防治方法
大叶黄杨叶斑病与茎腐病防治方法大叶黄杨叶斑病:危害严重时,造成黄杨提前落叶,形成秃枝,影响观赏,甚至造成死亡。大叶黄杨叶斑病病害发生:在新叶上,产生黄色小斑点后扩展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边缘隆起,褐色边

0评论2017-09-17622

大叶黄杨尺蠖与桃粉蚜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方法
大叶黄杨桃粉蚜: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群集于枝梢和嫩叶背吸汁危害,被害叶上常有白色蜡状的分泌物,易引起煤污病发生,严重时枝叶变黑,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价值。唐山地区一年发生10代左右。防治大叶黄杨桃粉蚜方法:

0评论2017-08-03617

防治大叶黄杨茎腐病的方法
防治大叶黄杨茎腐病的方法——茎腐病是大叶黄杨易感染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全株枯死。一二年生枝条受害最严重,初期茎部变为褐色,叶片失绿,嫩梢下垂,叶片不脱落,后期茎部受害部位变黑,皮层皱缩,内皮组

0评论2017-08-02681

大叶黄杨叶斑病如何防治
大叶黄杨叶斑病如何防治大叶黄杨叶斑病:危害严重时,造成黄杨提前落叶,形成秃枝,影响观赏,甚至造成死亡。病害发生:在新叶上,产生黄色小斑点后扩展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边缘隆起,褐色边缘较宽。隆起的边缘外有

0评论2017-07-30663

关于大叶黄杨的炭疽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症状规律及如何防治
关于大叶黄杨的炭疽病和叶斑病如何防治——大叶黄杨在园林中常用作绿篱,耐干旱、耐修剪,对各种有毒气体及烟尘有很强抗性,但炭疽病和叶斑病的发生,会使植株提前落叶,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大叶黄杨的观赏效果。两

0评论2017-07-141179

大叶黄杨疮痂病的防治方法
大叶黄杨疮痂病的防治方法大叶黄杨疮痂病病原菌: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菌目刺盘孢属真菌。大叶黄杨疮痂病危害症状:大叶黄杨疮痂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条。叶面最初出现直径1毫米至2毫米的圆形或近椭圆形斑点,后期病组

0评论2017-05-28497

大叶黄杨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大叶黄杨立枯病的防治方法——患病的大叶黄杨最初是个别枝条的上部叶片青干失水,继而整个枝条和全株呈青枯失水状,最终是叶片呈黄白色而整株死亡。病源菌多以根部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植株。一般5月中旬开始发病

0评论2017-05-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