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百科分类 切换频道

独角莲

2018-01-12 06:0823480花木花木

独角莲

独角莲    拉丁名:Typho nium giganteum Engl.    别名:独角莲、滴水参、天南星、野芋、白附子、禹白附、疔毒豆、芋叶半夏    科:天南星科    属:犁头尖属。

独角莲 拉丁学名: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天南星科犁头尖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直径2-4厘米大小不等,颈部须根多。叶与花序同时抽出。叶柄密生紫色斑点,中部以下具膜质叶鞘;佛焰苞紫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肉穗花序几无梗,附属器紫色,雄花无柄,花果期6-9月。独角莲块茎入药称白附子。

一、独角莲的主要功能

独角莲可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祛风痰、逐寒湿、镇痉,治头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跌打劳伤、肢体麻木、中风不语、淋巴结核、蛇虫咬伤等。中药中的“白附子”即系独角莲加工而成。该品有毒,宜慎用。独角莲的叶片幼时内卷如独角状,似“小荷才露尖尖角”,故名独角莲。

二、独角莲的形态特征

独角莲是多年生草本。块茎倒卵形,卵球形或卵状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2-4厘米,外被暗褐色小鳞片,有7-8条环状节,颈部周围生多条须根。通常1-2年生的只有1叶,3-4年生的有3-4叶。叶与花序同时抽出。叶柄圆柱形,长约60厘米,密生紫色斑点,中部以下具膜质叶鞘;叶片幼时内卷如角状(因名),后即展开,箭形,长15-45厘米,宽9-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箭状,后裂片叉开成70度的锐角,钝;中肋背面隆起,I级侧脉7-8对,最下部的两条基部重叠,集合脉与边缘相距5-6毫米,花序柄长15厘米。佛焰苞紫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6厘米,粗3厘米;檐部卵形,展开,长达15厘米,先端渐尖常弯曲。肉穗花序几无梗,长达14厘米,雌花序圆柱形,长约3厘米,粗1.5厘米;中性花序长3厘米,粗约5毫米;雄花序长2厘米,粗8毫米;附属器紫色,长2-6厘米,粗5毫米,圆柱形,直立,基部无柄,先端钝。雄花无柄,药室卵圆形,顶孔开裂。雌花:子房圆柱形,顶部截平,胚珠2;柱头无柄,圆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

三、独角莲的生长环境

独角莲生于荒地、山坡、水沟旁,海拔通常在1500米以下。喜温和湿润气侯,能耐寒、耐阴蔽、耐干旱,沙质土均可种植。独角莲喜凉爽和较阴湿的环境,土壤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宜,一般的黑壤土、沙壤土、平地、坡地和山地都可以生长,但土壤不宜过粘或过碱。对前茬作物要求不严,粮田、蔬菜地均生长良好。经栽培试验,林下栽培或葡萄地、果树地兼作均可获得高产。

四、独角莲的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物种,产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至西藏南部。以长白山野生药用为最佳。辽宁、吉林、广东、广西有栽培。

五、独角莲的主要价值

1、药用:《民间草药》、《中药大辞典》记载,独角莲球茎供药用,逐寒湿、祛风痰、镇痉。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破伤风;治跌打损伤、淋巴结核。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独角莲除上述药用外,对各种疔、毒、疮、疖均有特殊医疗效果,民间用独角莲配药治疗肝硬化、糖尿病均有独特疗效。

2、美容:体现在祛汗斑、瘢痕疙瘩、粉刺等;并常常用于美容添加剂或防腐剂及护肤品中;白附子性热主升为阳明之要药,所以能荣于面。白附子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作用;美容功效有润肤白面、灭瘢除黑;白附子的美容功效主要是面部美容,可用于用于美白、祛汗斑、瘢痕疙瘩、粉刺。很多产品有使用了白附子,常常用于美容添加剂或防腐剂及护肤品中。

3、酿酒:据民间调查,用独角莲酿制,品味清醇独特,常饮此酒,以及用独角莲熬水喝,可防止多种疾病。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