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蕨 别称:铁丝草、少女的发丝、铁线草、水猪毛土 拉丁学名:Adiantumcapillus-venerisL. 二名法:Adiantumcapillus-veneris 英文名:MaidenhairFern 界:植物界 门:蕨类植物门 亚门:真蕨亚门 纲:薄囊蕨纲 目:真蕨目 科:凤尾蕨科 亚科:书带蕨亚科 族:铁线蕨族 属:铁线蕨属 种:铁线蕨。
铁线蕨学名:Adiantumcapillus-venerisL.是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高0.1-0.6米。因其茎细长且颜色似铁丝,故名铁线蕨。铁线蕨是常见的室内绿化植物,也可作钙质土的指示物。由于其畏干燥及强烈光照,须放置到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养护。
铁线蕨广泛分布于时间各地。在中国广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常生于流水溪旁石灰岩上或石灰岩洞底和滴水岩壁上,为钙质土的指示植物,海拔100-2800米。
一、铁线蕨的形态特征
铁线蕨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5-40厘米。叶远生或近生,叶脉多回二歧分叉,直达边缘,两面均明显。叶脉多回二歧分叉,直达边缘,两面均明显。叶干后薄草质,草绿色或褐绿色,两面均无毛;叶轴、各回羽轴和小羽柄均与叶柄同色,往往略向左右曲折。
铁线蕨根状茎细长横走,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铁线蕨柄长5-20厘米,粗约1毫米,纤细,栗黑色,有光泽,基部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光滑,叶片卵状三角形,长10-25厘米,宽8-16厘米,尖头,基部楔形,中部以下多为二回羽状,中部以上为一回奇数羽状;羽片3-5对,互生,斜向上,有柄(长可达1.5厘米),基部一对较大,长4.5-9厘米,宽2.5-4厘米,长圆状卵形,圆钝头,一回(少二回)奇数羽状,侧生末回小羽片2-4对,互生,斜向上,相距6-15毫米,大小几相等或基部一对略大,对称或不对称的斜扇形或近斜方形,长1.2-2厘米,宽1-1.5厘米,上缘圆形,具2-4浅裂或深裂成条状的裂片,不育裂片先端钝圆形,具阔三角形的小锯齿或具啮蚀状的小齿,能育裂片先端截形、直或略下陷,全缘或两侧具有啮蚀状的小齿,两侧全缘,基部渐狭成偏斜的阔楔形,具纤细栗黑色的短柄(长1-2毫米),顶生小羽片扇形,基部为狭楔形,往往大于其下的侧生小羽片,柄可达1厘米;第二对羽片距基部一对2.5-5厘米,向上各对均与基部一对羽片同形而渐变小。
铁线蕨孢子囊群每羽片3-10枚,横生于能育的末回小羽片的上缘;囊群盖长形、长肾形成圆肾形,上缘平直,淡黄绿色,老时棕色,膜质,全缘,宿存。孢子周壁具粗颗粒状纹饰,处理后常保存。
二、铁线蕨的生长环境
铁线蕨喜疏松透水、肥沃的石灰质土砂壤土,盆栽时培养土可用壤土、腐叶土和河砂等量混合而成。常生于流水溪旁石灰岩上或石灰岩洞底和滴水岩壁上,为钙质土的指示植物,海拔100-2800米。
铁线蕨生长适宜温度白天21-25℃,夜间12-15℃。温度在5℃以上叶片仍能保持鲜绿,但低于5℃时叶片则会出现冻害。铁线蕨喜明亮的散射光,怕太阳直晒。在室内应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即使放置1年也能正常生长。
三、铁线蕨的分布范围
铁线蕨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及亚洲温暖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等地。
四、铁线蕨的下级分类
铁线蕨Adiantumcapillus-veneris种下共1个下级分类,主要以末回小羽片顶端深裂成一些条状的裂片而与原变型区别。Adiantumcapillus-venerisf.rimicola(Sloss.)Fernald条裂铁线蕨
五、铁线蕨的同属物种
1、扇叶铁线蕨(A.flabellulatum):叶片扇形至不整齐的阔卵形,2~3回掌状分枝至鸟足状二叉分枝;中央羽片最大,小羽片有短柄。
2、鞭叶铁线蕨(A.caudatum):又称刚毛铁线蕨,叶线状披针形,长约10~25厘米,顶端常延长成鞭状,着地生根。叶剑长方形,一回羽状或二回撕裂,上缘和外缘常深裂成窄的裂片,下缘直而全缘。
3、楔叶铁线蕨(A.raddianum):叶宽三角形,2~4回羽状分裂,裂片菱形或长圆形。
六、铁线蕨的植物栽培
(一)、繁殖方式
1、分株繁殖:铁线蕨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这样可保持亲本性状。一般在翌年4月份换盆时进行,视母株大小,可将植株基部一分为而或一分为三进行培育。另外,一旦成熟的孢子散落在潮湿的土壤中,也会发育成幼苗,待稍长大,起挖上盆便成为新的植株。在室内四季均可,但一般在早春结合换盆进行。将母株从盆中取出,切断其根状茎,使每块均带部分根茎和叶片,然后分别种于小盆中。根茎周围覆混合土,灌水后置于阴湿环境中培养,即可取得新植株。
2、孢子繁殖:将作为基质的泥炭和细砂置于烘箱内高温消毒,以杀死病菌和杂草种子。然后,将消毒后的土壤放入播种浅盆中。剪取有成熟孢子的叶片,集中孢子并均匀地撒播于播种浅盆,不需覆土,上面盖以玻璃片,从盆底浸水,保持盆土湿润,并置于20~25℃的半阴环境下,约1个月孢子可萌发为原叶体,待长满盆后便可分植。注意在分植前1~2天要移开播种盆上的玻璃进行透气,以免引起植株腐烂或病虫害发生。此外,在温暖阴湿的环境下极易散布孢子自行繁殖。
铁线蕨生长快,每年春季换盆,盆土用腐叶土加入少量砖屑和木灰粉配制。生长期需充分浇水和喷水,若盆土时干时湿,叶片易变黄。每半月施肥1次,可选用卉友15-15-30盆花专用肥。施肥时,肥液切忌玷污叶面。盛夏避开强光暴晒,以免引起叶缘焦枯,冬季移至室内养护。
(二)、肥水管理:铁线蕨喜湿润的环境,生长旺季要充分浇水,除保持盆土湿洞外,还要注意有较高的空气湿度,空气干燥时向植株周围洒水。特别是夏季,每天要浇1-2次水,如果缺水,就会引起叶片萎缩。浇水忌盆土时干时湿,易使叶片变黄。每月施2-3次稀薄液肥,施肥时不要沾污叶面,以免引起烂叶,出于铁线蕨的喜钙习性,盆土宜加适量石灰和碎蛋壳,经常施钙质肥料效果则会更好。冬季要减少浇水,停止施肥。
(三)、病虫防治:主要有叶枯病危害,发病初期用波尔多液喷洒1~2次防治。虫害有介壳虫,可用50%马拉硫磷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杀。
(四)、叶片褐色焦边:铁线蕨叶片最容易出现褐色焦边,这是栽培中常遇到的问题。铁线蕨原生于阴湿的墙缝或石面,最喜潮湿。由于夏季的光照强烈,如果不把铁线蕨放在荫蔽的环境中,便不能正常生长。直射的阳光会使叶片的水分很快蒸干,还未等根部将水分吸收上来,叶片的一部分细胞已干缩脱水,绿色也会逐渐褪去,这样就出现了焦边。
挽救措施:①必须立刻置于半阴处培养。②把发焦的叶子剪除,并及时喷水于叶面及周围地面。③应悉心养护,尽量避免再次受到强光的刺激。
(五)、叶片变黑:铁线蕨因养护不当,叶片往往会发黑。
究其原因与防治措施:
①冬季气温低,遭受晚霜或早霜的冻害。铁线蕨性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不耐寒,生长适温为15~24℃,冬季室温若在10℃以上,叶片可保持翠绿,低于5℃即发黑变黄。
②过于荫蔽,长时间不见阳光。铁线蕨怕暑热,不能在阳光下曝晒,但也不能全部蔽荫,夏季最好放在室外荫棚和大树下,或夜间搬到室外,白天搬回室内。冬季应充分见光。
③夏季气候闷热,通风不良。应提高空气湿度,加强通风。
④肥水问题。铁线蕨喜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需要充足的肥力;可在培养土中加入木炭粉和砖屑,以提高盆土的通气透水性能,盆土应见干见湿。
七、铁线蕨的园艺价值
铁线蕨喜阴,适应性强,栽培容易,适合室内常年盆栽观赏。小盆栽可置于案头、茶几上;较大盆栽可用以布置背阴房间的窗台、过道或客厅。铁线蕨叶片也是良好的切叶材料及干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