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南麓,全市辖10个镇、4个乡、4个街道。总人口51万,土地面积631万亩,其中林业用地529.3万亩,森林复盖率80.8%,森林总蓄积量2000万立方米。在有林地中竹林面积120万亩,居全国县(市)之冠,立竹总量1.8亿株。1996年3月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同年被林业部列为全国九个“丰产竹林示范基地县”之一,1998年又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三个“高效竹林培育先导示范基地县”之一,同时享有“中国笋都竹乡”和“中国毛竹第一乡”之美称。
建瓯市除毛竹外,还有绿竹、苦竹、方竹、肿节少穗竹、石竹、紫竹等14属66个竹种。近年来,又引种雷竹、黄甜竹、红哺鸡竹等优良小径竹,全市小径竹面积达3.3万亩,初步形成海拔300米以上的高山、半高山区以培育毛竹林为主,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山区以培育小径竹为主的竹林资源培育格局。
1989年以来,建瓯市委、市政府实施了“资源转化,以山兴市、以竹富市”的竹业发展战略,把竹业开发作为山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育区域“特色经济”来抓,作为全市“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主导产业来抓。
建瓯竹业开发,分阶段实施了“三大战役”:1990至1994年全市开展了以低产竹林改造为重点的竹业开发第一战役,把全市百万亩竹山全部垦复抚育一遍,建立了以培育笋竹两用林为目标的经营模式。1995至1998年开展以建设丰产高效竹林为重点的竹业开发第二战役,竹林培育向集约经营方向转变。经过两大战役的实施,建瓯年产竹材达800-1000万根,产鲜笋25-30万吨。在大力培育和提升竹资源质量基础上,1999-2005年扎扎实实地在全市开展了以加工、流通为重点的竹业开发第三战役,全方位,大力度地推进竹业产业化进程。2002年,全市竹业总产值达10.13亿元,其中山上竹林产值5.51亿元,山下加工产值4.62亿元,农民人均销售笋竹收入1203元,笋竹加工产品出口创汇1.5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市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2003年,全市拥有笋竹加工企业247家,其中笋加工63家,竹加工170家,竹炭企业14家,涌现出颖食物产有限公司、明良食品有限公司、三森竹木有限公司、天丰竹业有限公司、阳光竹地板有限公司,特艺竹木有限公司等14家年产值上千万元的笋竹炭加工规模企业,突出的产品有:水煮笋、软包装笋食品、竹胶板、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艺品、竹凉席、竹炭保健品等十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创建了10多个著名品牌。1998年以来,共有22个笋竹炭产品在各类展销会、中国竹文化节或博览会上获金奖。在省内外和国际市场获得很大声誉。
随着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从事笋竹产品流通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目前已发展到3000多人,其中笋干经销队伍达1000多人,年经销笋干1.5万吨,年交易额1.8亿元,为搞活全市乃至全省的笋干流通发挥着重要作用。房道、小桥、迪口、南雅、玉山等乡镇已成为鲜笋交易的集散地。由香港贝思特公司开发兴建的闽北笋菇市场,占地面积27亩,建筑总面积2.3万平方米,店面104间,第一期工程今年5月已投入使用。规划中的“中国笋竹城”正在积极筹划和抓紧前期工作,市场的建成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市笋产品的流通,加快推进竹业产业化进程。
竹业是建瓯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将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竹业产业,把建瓯建设成全国瞩目的“竹业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