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铜陵、亳州、淮北、六安市相继出台建立林长制工作方案或意见,提出2018年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全省16个省辖市全部出台林长制工作方案。
去年12月26日,铜陵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立林长制的意见》。确定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市级总林长,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市级副总林长,市政府负责同志担任市级林长。建立林长会议制度,明确林长会议成员单位,设立林长制办公室。结合工作分工,确定了林长、林长会议、林长会议成员单位和林长制办公室工作职责。该市提出,以推进林长制为抓手,加快实施林业生态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林业增绿增效、林业基础保障等“四大工程”。重点保护34.86万亩天然林;分级经营保护39.19万亩公益林,稳步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完成造林绿化8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6个、森林村庄50个、新建绿色通道80公里,修复湿地面积1.5万亩;新建1个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湿地公园;发展林下经济20万亩,新建油茶、薄壳山核桃等木本油料林1.1万亩,竹林质量提升3.45万亩,建设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完善市、县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林木良种基地1个。12月28日,亳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亳州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分级设立林长,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市级总林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市级副总林长。确定11名市级领导同志分别担任全市11个重点生态区域林长。建立林长会议制度,明确林长会议成员单位,设立林长制办公室。该市提出,以建立林长制为保障,围绕推进主干道路、主干河流、城镇周边森林生态廊道建设,把森林生态廊道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林业扶贫工程、森林城镇创建、森林生态旅游、湿地保护与修复、环境污染防治等结合起来,着力抓好制定廊道建设方案、廊道造林绿化、廊道生态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等重点工作,并明确了森林生态廊道和农田林网建设标准。确保到2021年,增绿增效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沿主干河流、主干道路、环城镇森林生态廊道基本形成,绿化美化水平明显提升,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12月29日,淮北市委、市政府印发《淮北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分级设立林长,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市级总林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担任市级副总林长。明确6名市级领导同志分别担任3个重点林区和3个湿地公园林长。该市提出,围绕建立林长制,重点推进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国土绿化进程、提升森林质量效益、预防治理森林灾害、强化绿化执法监管五大任务。加大相山省级森林公园、东部山场的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力度,实施东部山场多目标经营、生态廊道建设、农田林网提升、城镇绿化提升等,大力发展家庭林场、“森林人家”和石榴产业。到2021年,新增造林面积12.2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28%以上、森林蓄积量达360万立方米以上,林业总产值达34.7亿元以上。12月29日,六安市委、市政府印发《六安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市级总林长,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市级副总林长。确定8名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市级区域性林长,相关市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负责同志担任市级区域性副林长,协助林长开展工作。该市提出,建立和落实林长制,重点抓好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城乡造林绿化、森林质量效益提升、森林灾害预防治理、林业执法监督管理等五大任务。到2021年,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封山育林23万亩、退化林修复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2%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50%;完成森林抚育555万亩,森林总蓄积量达到3550万立方米以上,农田林网庇护面积达到56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579亿元,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性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来源:安徽省林业厅官网)
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基本情况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身为白鱀豚养护场。1985年,原国家环保局为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鱀豚决定建立铜陵白鱀豚养护场。 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日趋恶
0评论2018-02-09578
铜陵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17年10月10日,国家林业局授予19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安徽省铜陵市荣登榜上。至此,我省已有池州、合肥、安庆、黄山、宣城、六安、铜陵等7个省辖市先后成功创建
0评论2017-10-1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