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鸦椿(野鸭椿)又名:枫檿树、鸡矢柴、鸡眼椒、鸟腱花、鸡肣花、花溴木、秤杆木、淡椿子、红果栲、木鱼柴、野山漆、开口椒、狗头椒、夜夜椿、鸡肫子。
野鸦椿学名Euscaphisjaponica(Thunb.)Dippel,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约3米。小枝及芽棕红色,枝叶揉碎后发恶臭气味。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11,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基部圆形至阔楔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厚纸质。圆锥花序顶生;花黄白色,直径约5毫米;萼片5,卵形;花瓣5,长方状卵形,或近圆形;雄蕊5:花丝扁平,下部阔,花盘环状;雌蕊3,子房卵形。蓇葖果,果皮软革质,紫红色。种子近圆形,假种皮肉质,黑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野鸦椿为省沽油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其树形优美,冠形舒展,叶色浓绿,花雅果艳,可谓之见之有形,赏之有韵,是一种很有利用潜力的观赏植物。
野鸦椿是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3-6(-8)米,树皮灰褐色,具纵条纹,小枝及芽红紫色,枝叶揉碎后发出恶臭气味。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长(8-)12-32厘米,叶轴淡绿色,小叶5-9,稀3-11,厚纸质,长卵形或椭圆形,稀为圆形,长4-6(-9)厘米,宽2-3(-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具疏短锯齿,齿尖有腺休,两面除背面沿脉有白色小柔毛外余无毛,主脉在上面明显,在背面突出,侧脉8-11,在两面可见,小叶柄长1-2毫米,小托叶线形,基部较宽,先端尖,有微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达21厘米,花多,较密集,黄白色,径4-5毫米,萼片与花瓣均5,椭圆形,萼片宿存,花盘盘状,心皮3,分离。蓇葖果长1-2厘米,每一花发育为1-3个蓇葖,果皮软革质,紫红色,有纵脉纹,种子近圆形,径约5毫米,假种皮肉质,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8-9月。
野鸦椿自然分布于我国的安徽、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福建、湖南、贵州、云南、台湾、广东、广西等地,日本、朝鲜也有零星分布。
野鸭椿生于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山坡、山谷、河边的灌木丛或阔叶林中,喜环境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典型的山区环境条件,在贫瘠的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长,但长势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