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会仙农民自发组织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2016-01-19 新华网苗业网680
核心提示:被称为“桂林之肾”的会仙湿地,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这里的环境,近段时间以来,居住在会仙湿地毛家村的村民趁冬季农闲时节,各家各户撑起自家的

被称为“桂林之肾”的会仙湿地,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这里的环境,近段时间以来,居住在会仙湿地毛家村的村民趁冬季农闲时节,各家各户撑起自家的渡船,自发组织深入湿地打捞水葫芦。村民们打算利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把湿地内的水葫芦打捞干净。

日前,记者在会仙湿地大源头村与毛家村交界的水域看到,大片的河道已被水葫芦占领,有十几条船正在打捞水葫芦。村干部秦鸿仁告诉记者,水葫芦完全覆盖了湿地的水面,堵住了村民的水上通行,村民们每年冬季都要大规模打捞一次。

说起水葫芦,村民们深恶痛绝。由于水葫芦生长速度太快,堵死了水路,导致水流不畅,如果不及时清理,一到雨水季节,河岸两边的农作物就要遭殃了。不仅如此,水葫芦会覆盖湿地水面,降低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并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对水质造成破坏,严重影响湿地的生态。

近年来,随着湿地周边村民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断加强,各村除了制定村规民约禁止毒鱼、电鱼、养鸭等行为,村民每年还投入人力打捞水葫芦,尽力保护湿地生态。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3018483号  |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