柽柳,别名垂丝柳,西河柳,西湖柳、红柳、阴柳;拉丁文名Tamarixchinensis,萝藦科、柽柳落叶小乔木。柽柳的嫩枝叶是中药材。产于中国各地。鲜用或干用。柽柳枝条细柔,姿态婆娑,开花如红蓼,颇为美观。
柽柳是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幼枝柔弱,开展而下垂,红紫色或暗紫色。叶鳞片状,钻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毫米,半贴生,背面有龙骨状柱。每天开花2-3次;春季在去前一年生小枝节上侧生总状花序,花稍大而稀疏;夏、秋季在当年生幼枝顶端形成总状花序组成顶生大型圆锥花序,常下弯,花略小而密生,每朵花具1线状钻形的绿色小苞片;花5数,粉红色;萼片卵形;花瓣椭圆状倒卵形,长约2毫米;雄蕊着生于花盘裂片之间,长于花瓣;子房圆锥状瓶形,花柱3,棍棒状。蒴果长约3、5毫米,3瓣裂。花期4-9月,果期6-10月。
干不甚大,赤茎弱枝,叶细如丝缕,婀娜可爱。一年作三次花,花穗长二三寸,其色粉红,形如蓼花,故又名三春柳。其花遇雨即开,宜植水边池畔,若天将雨,柽先起以应之,又名雨师。叶经秋尽红,负霜不落,春时扦插易活。
柽柳花多数粉红色,有光泽,小型,开放时径0、35~0、4公分,有明显的花柄,呈侧生的总状花序排列,花序长4~7公分,斜上升或近似斜上升,花序轴上有柔毛或近似光滑无毛;常由许多总状花序组合成为一大形的圆锥花序;苞片线状披针形,较花梗略长而不易辨认;花柄细弱,较萼为短;萼片4~6枚,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0、15~0、2公分,先端锐尖;花瓣4~6枚,长椭圆形,长0、35~0、5公分,先端钝;雄蕊4枚,花丝细长,光滑无毛;花药先端具有尖突,花盘明显5裂,裂片先端凹型。春至夏季开花。
柽柳适应性强,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耐碱,耐旱。在粘壤土、砂质壤土及河边冲积土中均可生长,常栽于河边、路边、沟边、庭院等处。喜光、耐旱、耐寒,亦较耐水湿。极耐盐碱、沙荒地,根系发达,萌生力强,极耐修剪割。
柽柳的分布范围很广,中国各地都有生长。分布于中国的甘肃、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省区。黄河流域及沿海盐碱地多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