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桧的栽培养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栽植时间
蜀桧比较适合在春季的2~3月份以及秋季的10月中旬种植或移栽。这两个时间段的气候条件较为适宜,有利于蜀桧的成活和生长。
二、选苗与修剪
选苗:选购裸根苗时,首先要看苗木根系是否新鲜、发达;其次看植株高度、粗度、节间长度,节间太长是速长苗,不宜选择;再者看芽体是否饱满、紧实。带土球苗要选择土球稍大、土球不散的苗木为宜,然后看土球周围根系是否发达。总之,要选择根系发达、枝条健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苗木为佳。
修剪:将苗木的病残枝、细弱枝、过密枝及无效萌蘖剪除,减少苗木水分蒸腾,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剪截口处涂蜡或用薄膜包扎,以防水分蒸发和病菌侵入。
三、栽植方法
挖穴:确定好株行距放线挖穴。穴的大小视苗木根系体积大小而定,一般穴的大小应是苗木根系体积的2至3倍为宜。挖穴时表层土与下层土(生土层)分开放置。
栽植:首先在穴底部放些基肥与土壤混合均匀,再洒一层5至8厘米厚的表层土使基肥与苗木根系隔离开。将苗木放置在穴的中央,使根系自然合理分布。如是带土球苗木,先将草绳解掉,放于穴中,打散土球,以免土球土与穴土之间形成隔离,但土球不宜打得太碎。接着培土,先放表层土,再放下层土(生土层)。培土时将苗扶正,培好土后将苗木轻轻提起1至2厘米,使根系自然舒展,与土壤紧密结合。
打围:围的高度以20厘米左右为宜,拍实围的外围泥土,以防漏水。
浇水:栽植后,水要浇足、浇透,一般最少浇3次水。
四、栽后管理
遮阴:9、10月份扦插的蜀桧要遮阴,荫棚高度以离地面1至2米为宜,最好选用遮阴度70%的遮阴网。遮阴前20天每天傍晚喷一遍水,保证苗床湿度70%至75%,以后保持床土湿润即可。
保湿保温:11月以后,天气较凉,气温下降,这时要用拱棚加塑料农膜覆盖。拱棚高度60至80厘米,扣棚前人工拔一遍草,并浇一次透水。进入元月气温下降,晚间在拱棚上盖草帘保暖。翌年3月之后气温升高,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适当通风,降低畦面湿度。
除草:除草只能采用人工除草,结束后一定要浇透水,可防止除草时晃动根伤苗。
灌溉施肥:小苗生长期间保持床土湿润,一般情况下,灌溉应一次性浇透。雨季要注意排涝降渍,防止沤根。施肥只能叶面喷施,用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具体方法如下:7月底第一次施肥,浓度小于0.1%,以后每隔20天施一次,浓度不高于0.2%,整个生长季节施肥四次,前期以施尿素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病虫害防治:蜀桧小苗生长期间,虫害有松梢螟、侧柏毒峨、红蜘蛛等,可使用1000倍久效磷、适量的甲胺磷混合进行防治。
五、移栽注意事项
预挖树坑:预挖树坑须在栽植的前一周完成,一般树坑直径与树冠直径相同或大于树冠直径,深度1米左右。挖坑时将表土和生土分放,把石块和建筑垃圾捡出,灌透水后等候栽植。
大土球移植:蜀桧大树移植的土球要与树冠直径相同或大于树冠直径。移植前三天灌一次透水。开挖时尽量加大挖土范围,可达到断根线以外50厘米处。为减轻起运量,在树干基部先把上层表土去除,再沿断根线外沿向下开挖。挖到2/3时,用浸湿的草绳和麻袋进行围扎(或用浸湿的草绳和木板围扎),越向下越小,最后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体。
运输:蜀桧挖掘后,根据树木的大小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在起吊运输过程中要尽量保护枝叶和土球,争取当天起运,当天栽植。运输时如交通方便,可以直接装车运到栽植地;如交通不方便,应尽快运到交通方便的地方去,然后再装车运到栽植地。
栽植前处理:栽植前要对劈裂或损伤的部位进行修剪。直径2厘米以上的根要用锯锯掉顶部,锯口要整齐,以利于愈合,并用多菌灵对土壤和根部进行消毒。在已挖好的树穴内每株施腐熟的土杂肥15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3公斤(或施一些腐殖土和塘泥等基肥),然后再填入20厘米的表土。将处理好的大树抬到树穴中央栽植,将表土填回树坑内。坑土填到离地面0.5米时,要用脚踏实后再填,让根系和土壤紧密结合。注意不要把土球弄松,以免伤到根系。
灌水:蜀桧栽植后应及时浇透水一次,要灌足、灌透,水渗透后立即封土。第10至12天左右开穴灌水一次,此后12至15天再灌水一次,具体根据天气情况、土壤质地而定。灌水应注意控制水量,新移植的树木,因根系损伤而导致其吸水能力减弱,对土壤中水分的需求量较小,土壤湿润即可。每次灌水后要及时松土,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以利于根系的生长。
移植后管护:
支撑:大树移植后应立即支撑固定,防止倾倒。支撑架桩以正三角形桩最为稳固,上支撑点在树高2/3处,并增加保护层,以防伤皮。
施肥:栽植后45至50天结合浇水追施第一次肥料(施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施肥时要注意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中耕松土:为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其良好的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应经常中耕松土,但要小心不要伤到根系。